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诗情,咏不完的“飞花令” 魏寅 ①如果生活真的“有毒...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诗情,咏不完的“飞花令”

魏寅

①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未必人人都有诗才,但至少可以存有一份诗心。       

②为你写诗,写一辈子。媒体报道,94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冯端先生,至今已给妻子陈廉方写了60年情诗。相知相守的温暖、诗歌传情的浪漫,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单身族们艳羡不已。  

③光阴流转,日久最见真情。也许,写一首情诗并不难,但数十年的坚守与执着殊为不易,最终书写出沉甸甸的爱。也正因此,在妻子眼中,冯老先生就像一块“璞”,尽管貌不惊人,内心却晶莹剔透。在冯端夫妇爱到“欲罢不能”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个“飞花令”环节,选手须按要求轮流吟咏含关键字的诗句。对于两位老人而言,他们既质朴又浪漫的诗意人生,不正宛若一场围绕着情字、吟咏不尽的飞花令么?

④诗由情而生,情因诗更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吟咏优美诗句,堪称中国人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真情实感一旦与诗歌结合,便容易激发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饱含真情的诗篇,不仅让天各一方的两颗心灵相互融通,更流传久远,让更多人感到温暖。如今,无论是风花雪月的元宵佳节还是源自西方的情人节,当热恋男女已经熟练掌握了互赠鲜花与巧克力的技巧,不知还会否有人送给对方一首真挚动人的情诗?

⑤“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有的人因醉心于古典诗词而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滋养,也有不少人罹患了某种“春节综合征”。平时因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深度沟通,无形中累积了不满和怨气,假期里相处时间相对长了,反而容易因琐事而脾气暴躁、触发矛盾。难怪有人直呼,“春节有毒”“感情经不起假日考验”。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当你“想静静”的时候,不妨打开一本尘封已久的诗集,挑出几首,念给你的恋人,发给你的好友,寄给你的亲人。那么,不论五律还是七绝、中文还是西语,相信对方都能从中读出你的真情。

⑥有人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的确,未必人人都有诗才,但至少可以存有一份诗心。而真正的诗心,无关年龄,无关金钱,无关地位,它只关乎一点,那就是源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热爱。正如冯端夫妇,                    

⑦“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诚哉斯言。处身于社会生活中的广袤原野,如果每个人都愿捧着一颗真心、葆有一份诗心,在诗意中传递一份真爱,那我们就不难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大大拓展自我的精神疆界。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5日 05 版)

1.文中作者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④⑤两段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核心观点,请概括这两个方面。

3.作为一篇文化时评,本文语言雅致生动,请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在文中横线处,请你试着用冯端夫妇的事例来分析论述⑥段中作者的观点。

 

1.人人都应该葆有一份诗心。 2.诗蕴含感情,能够给人温暖。诗能够对抗浮躁,抚慰(滋养)心灵。 3.示例: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写出了诗歌对生活对心灵的重要价值:去除生活噪音,静谧滋养心灵。 4.示例: 在他们的生命体验里,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享受永远不会居于主流;而从一位妻子的视角出发,丈夫创作的专属情诗远比钻石更美好、更珍贵、更恒久。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中心论点:人人都应该葆有一份诗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仔细阅读原文相应段落,可以看出,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核心观点:诗蕴含感情,能够给人温暖;诗能够对抗浮躁,抚慰(滋养)心灵。 3.本题考查议论文中句子的赏析,要结合论证方法的作用来进行赏析。例如: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写出了诗歌对生活对心灵的重要价值:去除生活噪音,静谧滋养心灵。 4.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列举名人事例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即围绕哪方面品质去写,然后用精炼的语言叙述。在他们的生命体验里,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享受永远不会居于主流;而从一位妻子的视角出发,丈夫创作的专属情诗远比钻石更美好、更珍贵、更恒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乙】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至若春和明。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许寡人。

B. 必先苦心志。

C. 中往来种作。

D. 一犬坐于前。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三文同是写景,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5)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中的“            ,死于安乐”告诫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暮云收尽溢清寒”句中用“溢”字来写月光,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他的《记承天诗夜游》的一句话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饱含书卷气,是这几档综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而这,恐怕正是“综艺清流”走红的另一个原因。

①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滋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

②更重要的是,随气质改变的,还有人的精神生命。

③曾经有人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古代诗词?”一个得到最多人点赞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好多鸟。

④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能优雅一个人的语言,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A. ①④③②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仅少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B. 《水浒传》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如同为侠肝义胆,鲁智深侠义中透着率真,常以假见真;李逵则侠义中显出粗鲁,却粗中有细。

C.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以富有童话色彩的奇幻故事讽刺社会现实的小说。

D. 词到宋代达到艺术顶峰,和唐诗并称双绝,各级其美。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