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工匠精神的主题阅读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工匠精神的主题阅读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关注、讨论的热点。

[材料一·未来]

广州2017年3月24日电美通社/3月23-26日,德国莱茵TUV集团管理执行董事会主席富笔博士(Michal Fuebi)受邀出席博鰲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并于23日下午举行的“工匠精神:把制造做到极致”分论坛上,与众多企业家及精英就将“制造”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展开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富笔(Michal Fuebi)认为,质量、敬业、耐心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德国约有40%的学生选择职业学院,而不上大学,成为未来的工匠。过去的工匠精神意味着手工制作,而现在和未来的机器生产也包含工匠精神。

[材料二·现实]

《解放日报》:青岛市召开的一次外资企业人才交流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开出年薪16万元的高价招聘一名高级技师。在劳动力普遍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内的高级技术工人却出现了巨大缺口。

《参考消息》2017-03-22:今年春季以来,福建省某市高频举办24场招聘会。许多电子企业不约而同地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与尴尬,那就是技工荒。招工者哀叹:“博士硕士满街跑,在电子领域当中高级技工却难找。”

[材料三·调查]

2016年,《中国教育报》一项对1794名15至36岁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青年表示钦佩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但佩服归佩服,行动起来就难多了。调查同样显示,大约超过70%的人会以现实为重,把“工匠精神”仅当作一种“云中”的理想。占最大的两个原因是:①生产讲速度,营销靠低价,员工不培训,既然社会允许,我又何必讲工匠精神?②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寻找风口、做网红,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过得不错,生活多姿多彩。如果我慢工细活精益求精,赚钱太慢,而且无趣。我没法讲工匠精神。

[材料四·观点]

《经济日报》2016年//8月//15日/第005版“经济圆桌”:过去我们尊称人为“师傅”,现在称“老板”;过去几级工很自豪,现在好技工很难找。这说明现在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丰、作用不够,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工匠群体。在瑞士、德国,做一个工匠是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孩子的梦想。在我国大学生被称为“天子骄子”之时,日本则把民间艺人奉为“国之瑰宝”。不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树立“技能光荣”的社会风尚,谁来做工匠?没有工匠,哪来工匠精神?

《人民日报》2016//6月//21日/第020版“新青年”:人是制度的产物,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弘扬工匠精神要求人才激励制度对各类所有制经济的一视同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有关制度,摒弃清理一批过时的制度,建立并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形成工匠职级晋升、荣誉授予、国际交流的机制,收入分配要向能工巧匠倾斜,调动工匠“在车间完成创新”的积极性。

《中国航空报》2015年//5月//12日/第002版:在中国的儒家文化基因里,匠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是没有地位的。儒释道文化,尤其是儒学是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并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孔子讲中庸,老子讲无为,佛教讲看破,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不利于产生工匠精神。科举制度开启了选拔人才的先河,从此也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都导致民族精神中严重缺乏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1956年制定并逐步完善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得到当时企业工人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八级工成为工人终生奋斗的职业生涯目标。总的来说,中国的工匠精神被主流文化忽视,以民间口碑的形式,以百年老牛,中华老字号的方式流传,忍辱负重,很委屈。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2017-03-06:早先,我国处于产品“短缺时间”,公众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数量和规模,忽视了产品的结构与质量。“中国制造”虽然遍及国内外市场,但有时也会被贴上“精制滥造”和“价廉质次”的标签。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才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慢慢从在乎“贵不贵”转为追求“好不好”。

[材料五·选择]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真正的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既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又打造出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德国与日本的工匠精神享誉世界,一个家族几代人潜心钻研一门手艺的现象并不少见。

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例如,“张三,作家/演员/摄影师”。斜杠青年追求自主的而又多元的、有趣味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这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1.根据材料二,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请根据材料分点列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在材料四中,小编粗心地把一个例子放入不合适的位置,请你找出来抄写在横线上,说说它应该出现在哪一家媒体的材料中,并简述理由。

4.有人认为,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素养。有人认为,斜杠青年才符合当代潮流。结合材料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1.中国十五年未来能形成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匠群体规模。 2.材料四中可提炼:没有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与社会风尚;没有完善的工匠培育制度;工匠精神被主流文化忽视;关注产品质量的消费结构与习惯尚未完全形成。材料三中可提炼:社会浮躁,人们缺乏沉静专注的心态。 3.1956年制定并逐步完善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得到当时企业工人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八级工成为工人终生奋斗的职业生涯目标。 应该放到《人民日报》的材料中。 理由:这句话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好的激励制度对于培育工匠的重要性,与《人民日报》所用材料的观点完全一致。它无法论证《中国航空报》所论述的“主流文化的忽略与排斥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的观点。 4.如:我认为,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素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工匠精神,充分表现出社会极其需要高技人才。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富笔博士对工匠精神的呼吁,也体出了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一个要立足于社会,必然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应当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材料二的文本中“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开出年薪16万元的高价招聘一名高级技师”“国内的高级技术工人却出现了巨大缺口”“招工者哀叹:“博士硕士满街跑,在电子领域当中高级技工却难找。”可以看出:中国真正的“工匠”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国未能形成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匠群体规模。 2.试题分析: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内容的能力。可以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材料三中可提炼:社会浮躁,人们缺乏沉静专注的心态。(大约超过70%的人会以现实为重,把“工匠精神”仅当作一种“云中”的理想。)材料四中可提炼:没有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与社会风尚;没有完善的工匠培育制度;工匠精神被主流文化忽视;关注产品质量的消费结构与习惯尚未完全形成。(概括每段内容即可) 3.试题分析:观点和论据要一致,论据要能证明观点。文本中“1956年制定并逐步完善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得到当时企业工人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八级工成为工人终生奋斗的职业生涯目标。”应该放到《人民日报》的材料中。 理由:这句话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好的激励制度对于培育工匠的重要性,与《人民日报》所用材料的观点完全一致。它无法论证《中国航空报》所论述的“主流文化的忽略与排斥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的观点。 4.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首先要有观点,观点要正确;然后要用文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1+2”或“1+3”的方法进行解答。即树立一个观点,再用文本中的两三个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化文阅读

藏龙卧虎

林斤澜

①北京的胡同,等同南方的巷和弄。说做“等同”不说“就是”,总是还有些差别。

②若论实用,都为的“衣食住行”的住和行,这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为是人为,不免发生了风味这么个套头,在食方面最明显,街上饭馆大都在显眼的地方,标明什么风味,好套牢过往行人。北京胡同的风味,写家们有写悠闲,有写寂静,有写暑天和冬夜的叫卖声声,有写受八旗弟子影响的玩乐,有写八百年京师积攒的建筑格局……各有各的学问。

③让我来写,只可先写一个墙字,再做道理。

④我不是老北京,五十年代之初才来到北京的,算是赶上老北京的模样还没有大改。我从江南水乡多半一间门面两层楼的巷弄里,来到北京旱地大小四合院的胡同。四合院当然是平房,大的中间是门台,两边是墙。小的开边门,门边是三间五间的后山墙。若是大杂院住十户几十户,墙上的门也只一个。一条大胡同可以没有几个门,我想悠闲寂静还有拉长的叫卖,都和墙有关。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呢,南北都一样,不过北京都捂在墙里头了。都说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当然八百年的京畿,少不了龙虎人才,可怎么叫“藏”怎么称“卧”,难道没有墙的缘故!

⑤老北京的外圈是高大厚实的城墙,里面是坚固精致的紫禁城。有一个苏联的建筑师,来参观了几天,说:“墙的城。”走过紫禁城外,笑指:“墙的城。”走到团城,小巧细作,城墙砌石方正煞有介事。又见这城墙到那城墙下,不料水汪汪一片好水,遂叹为观止,称“世上无双”。

⑥现在外围的城墙已经扒光,护城河堵的堵死,堵不得的掩盖在地下。不知后世子孙怎生议论?不知现代化的规模,干城墙底何事!白白毁掉了八百年京师的罕世一宝。

⑦胡同里的四合院也“多乎哉,不多也”。悠闲寂静连同叫卖的消失,或者无可“可惜了儿了的”。藏卧墙里的龙虎,也随着自然规律社会变化所剩无几了。新生的龙虎没有物理的心理的墙,目前,十之八九只有投入市场经济的份儿。

⑧但藏龙卧虎的情景,应是北京“胡同深深深几许”的韵味。我曾写过从辉煌的礼堂出来,拐进一条马路,再一拐是马趄胡同,右拐是尾巴胡同,还拐是尾巴后坑,那也是胡同。胡同越拐越小,墙可越来越多。尾巴后坑没有商店,也没有什么“单位”,只有墙和几个门洞,有的有门严严关着、有的没门扇也静悄悄敞着。

⑨一个敞着的门洞里,院子中间戳着公用的水管,防备管子冬天冻裂,堆起的黄土像个坟头。这边接出来一个厨房,那里搭个棚子堆放东西,这个院子好比八卦阵了。

⑩后山墙临胡同的三间南屋,有两间是套房,推门进去,可不像个人家。靠墙全是货架子,架子上又不是货,多半是人头。石膏的、石头的、树根和树冠的、竹子的、金属的、陶瓷的……里屋有张小床,躺得下一个老头。这老头成天穿着蓝灰工作服,往哪一拍都是灰尘。头发花白,佝背驼腰,可是伸出手来,多肉,紧绷,滋润,一双年青的手。后来老天爷赐他以癌,他站不住了,坐着做。胳臂抬不起来了,两手支着做。一天,年青的手突然僵硬了,叹口气说:机器磨损了。这才躺下,眼睛转来转去看着满架子的作品。“单位”说,给他开辟一个展览室,把他几十年的作品收走。其实是堆在储藏室里,展览还没有眉目。谁也不忍说穿,他自己也不给自己说透。有个徒弟来照顾他的生活,慢慢的把双人床,柜厨、八仙桌搬进外屋,塞得满满登登,只等里屋一断气,就摆开来后来人的家庭了。难道中间还少得了超脱奉献这些务虚,明争暗斗这些务实。

隔着一堵墙,一堵一尺黄土的墙外胡同,总是静悄悄。因为是尾巴后坑,晴天干燥起土,雨天死水不走。

金元明清屡建屡修的城墙,可以一扒而光,还说什么胡同四合院。有日本人怀念宁静四合院。有好古的欧洲人寻找古城旧址。现在我们在城角头,新砌几十米,立块碑,这碑竟刻着文物保护!还要保存几条胡同,几处四合院。

一个耄耋作家说,他没有写清楚一个人。

1.文章第①段说北京的胡同“等同”而非“就是”南方的巷和弄,请概括两者的异同之处。

2.细读文中划线句,选择其中一句稍作赏析。

①头发花白,佝背驼腰,可是伸出手来,多肉,紧绷,滋润,一双年青的手。

②现在我们在城角头,新砌几十米,立块碑,这碑竟刻着文物保护!还要保存几条胡同,几处四合院。

3.文章第⑤段写苏联建筑师有什么作用?

4.“藏龙卧虎”,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深藏不露的人才”。关于本文,有人读出了对深藏于寻常胡同之中的匠人的致敬,有人读出了文物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你读出什么?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请选择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潭西南而望,行,明灭可见。

A. 不独其亲,不独其子    B. 而知,可以为师矣

C. 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其一坐于前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至若春和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                 

③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为所识穷乏者我与           

⑤把酒                                   

⑥天下缟素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找一个角度比较桑地亚哥和祥子性格的不同,并分别结合原著分析

他们这种性格在小说中的另一处表现。

(1)他喜欢想到这条鱼,想到如果它在自由地游着,会怎样去对付一条鲨鱼。我应该吹下它这长嘴,拿来跟那些鲨鱼斗,他想,但是没有斧头,后来又弄丢了那把刀子。但是,如果我把它吹下了,就能把它绑在桨把上,该是多好的武器啊。这样,我们就能一起跟它们斗啦。要是它们夜里来,你该怎么办?你又有什么办法?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2)“你上哪儿?”老程问。

“人和厂子,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一句话说尽了祥子心中的委屈,羞愧,与无可奈何。他没别的办法,只好去投降!一切的路都封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他顾体面,要强,忠实,义气;都没一点用处,因为有条“狗”命!

 

查看答案

品味多彩生活,积累多彩诗文。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                 ,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人世多愁,自在几人能有。文人写愁,善于化虚为实。如李清照之“             ,”李煜之“                              ”。

(5)许多人心中的理想与担当,是辛弃疾那样驰骋沙场平息纷争,“了却君王天下事,                 ”,是范仲淹那样心怀天下苦乐不计“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