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

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傅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乙】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受命。”

——《战国策》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四处)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2.解释加点字词。

大王为臣也:                      

年之后:                 

愿大王之:                        

善我国家使诸侯: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

4.太史公司马迁有言:“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说明国家的立法和任人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用人而言,你觉得秦惠王是明君还是昏君?请结合甲乙两文稍加分析。

 

1.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2.更:改变,转变;期:满;图:图谋,谋取;使:出使 3.诸侯的心思是不一致的,就如同把很多鸡绑起来不能一起栖息到天亮一样。 4.在用人上,秦惠王是知人之明。商鞅治秦虽然大有成效,但只是凭借强力推行,并没得取得百姓的真正拥护,从他死后百姓并不怜悯他可见一斑。弃商鞅,因然有秦惠王为自己老师报黥劓之仇的私心,但也顺应了当时秦人的心理。采用寒泉子的建议放弃自己原先所选的白起转而派遣张仪出使诸侯国,最终成功地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事实证明也是个正确的选择。 【解析】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读划分。可以先把句子翻译,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句读划分,注意语句中的虚词和句式特点,注意不要出现“破句”。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更:改变,转变;期:满;图:图谋,谋取;使:出使 )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将省略的内容要补充回来。翻译的这个句子是省略句。诸侯的(心思)是不一致的,就犹如把很多鸡绑起来不能一起栖息到天亮一样。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翻译的方法,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就能正确翻译。少部分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语段内容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示例:在用人上,秦惠王有知人之明。【甲】文商鞅治秦虽然大有成效,但只是凭借强力推行,并没得取得百姓的真正拥护,从他死后百姓并不怜悯他可以看出。【乙】文采用寒泉子的建议放弃自己原先所选的白起转而派遣张仪出使诸侯国,最终成功地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事实证明也是个正确的选择。 参考译文: 【甲】卫鞅从魏国选往秦国,秦孝公让他做相国,封给他商地,称为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大行,正直无私,惩罚违法者不避强宗大族,奖赏有功者不偏袒亲属近臣,法纪涉及太子,连太子的老师也要受刑。商君的法令施行一年之后,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之财,国家兵力强大,各诸侯因此而害怕秦国。但是,商君执法过于苛刻严峻,只是用强制手段迫使群臣百姓服从而已。 秦孝公用商君法令治国八年后,大病不超,想把王位传给商君,商君辞谢不接受。后来,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害怕惠王陷害自己,想要回到魏国去。 有人对惠王说:“大臣声望过重,将危及国家,左右辅佐的人员过分亲近,将危及君王自身。如今,连秦国的妇女孩童都在谈论商君的法令,却没有人谈论您大玉法令的。这是商君反臣为主,而大王您倒变为人臣了。那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敌啊!希望大王对他采取措施。”商君归魏不成,又返回秦国,秦惠王对他施用了车裂的酷刑,而秦国人并不哀怜他。 【乙】秦惠王对寒泉子说:“苏秦欺负我们太甚,他企图凭一个人的雄辩之术,来改变山东六国君主的政策,企图连结合纵之盟来抗拒和欺扰秦国。赵国原来就自负兵力雄厚,所以就首先派苏秦用重礼联合诸侯订立合纵盟约。然而,诸侯各怀心思,企图和步调的不可一致性就像把很多鸡绑起来不能栖息在一处,合纵不成,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寡人为苏秦的事痛恨已久,因此想派武安君白起去会见崤山以东的各诸侯,让他们明白天下的局势。” 寒泉子说:“不可以这样。攻城掠地,可以派武安君率军前往,然而假如出使诸侯、为我们秦国争取利益,那大王就应该派张仪才行!”秦惠王说:“我完全接受你的意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阅读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①约作于淳熙16年(1189年),为陆游罢归山阴,晚年闲居镜湖时所作。②梁州:今陕西省汉中一带,当时的前线。③关河:指大散关、渭河一带。④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此处借指前方。⑤沧洲:水边陆地,古时隐者居住之所。这里指陆游晚年所住的山阴镜湖之滨。

1.此词下阕“空”字历来为人称道,根据你的阅读稍作分析。

2.有人说,“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与陆游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的“可怜白发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工匠精神的主题阅读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关注、讨论的热点。

[材料一·未来]

广州2017年3月24日电美通社/3月23-26日,德国莱茵TUV集团管理执行董事会主席富笔博士(Michal Fuebi)受邀出席博鰲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并于23日下午举行的“工匠精神:把制造做到极致”分论坛上,与众多企业家及精英就将“制造”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展开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富笔(Michal Fuebi)认为,质量、敬业、耐心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德国约有40%的学生选择职业学院,而不上大学,成为未来的工匠。过去的工匠精神意味着手工制作,而现在和未来的机器生产也包含工匠精神。

[材料二·现实]

《解放日报》:青岛市召开的一次外资企业人才交流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开出年薪16万元的高价招聘一名高级技师。在劳动力普遍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内的高级技术工人却出现了巨大缺口。

《参考消息》2017-03-22:今年春季以来,福建省某市高频举办24场招聘会。许多电子企业不约而同地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与尴尬,那就是技工荒。招工者哀叹:“博士硕士满街跑,在电子领域当中高级技工却难找。”

[材料三·调查]

2016年,《中国教育报》一项对1794名15至36岁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青年表示钦佩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但佩服归佩服,行动起来就难多了。调查同样显示,大约超过70%的人会以现实为重,把“工匠精神”仅当作一种“云中”的理想。占最大的两个原因是:①生产讲速度,营销靠低价,员工不培训,既然社会允许,我又何必讲工匠精神?②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寻找风口、做网红,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过得不错,生活多姿多彩。如果我慢工细活精益求精,赚钱太慢,而且无趣。我没法讲工匠精神。

[材料四·观点]

《经济日报》2016年//8月//15日/第005版“经济圆桌”:过去我们尊称人为“师傅”,现在称“老板”;过去几级工很自豪,现在好技工很难找。这说明现在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丰、作用不够,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工匠群体。在瑞士、德国,做一个工匠是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孩子的梦想。在我国大学生被称为“天子骄子”之时,日本则把民间艺人奉为“国之瑰宝”。不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树立“技能光荣”的社会风尚,谁来做工匠?没有工匠,哪来工匠精神?

《人民日报》2016//6月//21日/第020版“新青年”:人是制度的产物,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弘扬工匠精神要求人才激励制度对各类所有制经济的一视同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有关制度,摒弃清理一批过时的制度,建立并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形成工匠职级晋升、荣誉授予、国际交流的机制,收入分配要向能工巧匠倾斜,调动工匠“在车间完成创新”的积极性。

《中国航空报》2015年//5月//12日/第002版:在中国的儒家文化基因里,匠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是没有地位的。儒释道文化,尤其是儒学是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并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孔子讲中庸,老子讲无为,佛教讲看破,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不利于产生工匠精神。科举制度开启了选拔人才的先河,从此也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都导致民族精神中严重缺乏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1956年制定并逐步完善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得到当时企业工人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八级工成为工人终生奋斗的职业生涯目标。总的来说,中国的工匠精神被主流文化忽视,以民间口碑的形式,以百年老牛,中华老字号的方式流传,忍辱负重,很委屈。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2017-03-06:早先,我国处于产品“短缺时间”,公众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数量和规模,忽视了产品的结构与质量。“中国制造”虽然遍及国内外市场,但有时也会被贴上“精制滥造”和“价廉质次”的标签。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才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慢慢从在乎“贵不贵”转为追求“好不好”。

[材料五·选择]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真正的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既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又打造出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德国与日本的工匠精神享誉世界,一个家族几代人潜心钻研一门手艺的现象并不少见。

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例如,“张三,作家/演员/摄影师”。斜杠青年追求自主的而又多元的、有趣味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这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1.根据材料二,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请根据材料分点列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在材料四中,小编粗心地把一个例子放入不合适的位置,请你找出来抄写在横线上,说说它应该出现在哪一家媒体的材料中,并简述理由。

4.有人认为,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素养。有人认为,斜杠青年才符合当代潮流。结合材料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现化文阅读

藏龙卧虎

林斤澜

①北京的胡同,等同南方的巷和弄。说做“等同”不说“就是”,总是还有些差别。

②若论实用,都为的“衣食住行”的住和行,这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为是人为,不免发生了风味这么个套头,在食方面最明显,街上饭馆大都在显眼的地方,标明什么风味,好套牢过往行人。北京胡同的风味,写家们有写悠闲,有写寂静,有写暑天和冬夜的叫卖声声,有写受八旗弟子影响的玩乐,有写八百年京师积攒的建筑格局……各有各的学问。

③让我来写,只可先写一个墙字,再做道理。

④我不是老北京,五十年代之初才来到北京的,算是赶上老北京的模样还没有大改。我从江南水乡多半一间门面两层楼的巷弄里,来到北京旱地大小四合院的胡同。四合院当然是平房,大的中间是门台,两边是墙。小的开边门,门边是三间五间的后山墙。若是大杂院住十户几十户,墙上的门也只一个。一条大胡同可以没有几个门,我想悠闲寂静还有拉长的叫卖,都和墙有关。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呢,南北都一样,不过北京都捂在墙里头了。都说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当然八百年的京畿,少不了龙虎人才,可怎么叫“藏”怎么称“卧”,难道没有墙的缘故!

⑤老北京的外圈是高大厚实的城墙,里面是坚固精致的紫禁城。有一个苏联的建筑师,来参观了几天,说:“墙的城。”走过紫禁城外,笑指:“墙的城。”走到团城,小巧细作,城墙砌石方正煞有介事。又见这城墙到那城墙下,不料水汪汪一片好水,遂叹为观止,称“世上无双”。

⑥现在外围的城墙已经扒光,护城河堵的堵死,堵不得的掩盖在地下。不知后世子孙怎生议论?不知现代化的规模,干城墙底何事!白白毁掉了八百年京师的罕世一宝。

⑦胡同里的四合院也“多乎哉,不多也”。悠闲寂静连同叫卖的消失,或者无可“可惜了儿了的”。藏卧墙里的龙虎,也随着自然规律社会变化所剩无几了。新生的龙虎没有物理的心理的墙,目前,十之八九只有投入市场经济的份儿。

⑧但藏龙卧虎的情景,应是北京“胡同深深深几许”的韵味。我曾写过从辉煌的礼堂出来,拐进一条马路,再一拐是马趄胡同,右拐是尾巴胡同,还拐是尾巴后坑,那也是胡同。胡同越拐越小,墙可越来越多。尾巴后坑没有商店,也没有什么“单位”,只有墙和几个门洞,有的有门严严关着、有的没门扇也静悄悄敞着。

⑨一个敞着的门洞里,院子中间戳着公用的水管,防备管子冬天冻裂,堆起的黄土像个坟头。这边接出来一个厨房,那里搭个棚子堆放东西,这个院子好比八卦阵了。

⑩后山墙临胡同的三间南屋,有两间是套房,推门进去,可不像个人家。靠墙全是货架子,架子上又不是货,多半是人头。石膏的、石头的、树根和树冠的、竹子的、金属的、陶瓷的……里屋有张小床,躺得下一个老头。这老头成天穿着蓝灰工作服,往哪一拍都是灰尘。头发花白,佝背驼腰,可是伸出手来,多肉,紧绷,滋润,一双年青的手。后来老天爷赐他以癌,他站不住了,坐着做。胳臂抬不起来了,两手支着做。一天,年青的手突然僵硬了,叹口气说:机器磨损了。这才躺下,眼睛转来转去看着满架子的作品。“单位”说,给他开辟一个展览室,把他几十年的作品收走。其实是堆在储藏室里,展览还没有眉目。谁也不忍说穿,他自己也不给自己说透。有个徒弟来照顾他的生活,慢慢的把双人床,柜厨、八仙桌搬进外屋,塞得满满登登,只等里屋一断气,就摆开来后来人的家庭了。难道中间还少得了超脱奉献这些务虚,明争暗斗这些务实。

隔着一堵墙,一堵一尺黄土的墙外胡同,总是静悄悄。因为是尾巴后坑,晴天干燥起土,雨天死水不走。

金元明清屡建屡修的城墙,可以一扒而光,还说什么胡同四合院。有日本人怀念宁静四合院。有好古的欧洲人寻找古城旧址。现在我们在城角头,新砌几十米,立块碑,这碑竟刻着文物保护!还要保存几条胡同,几处四合院。

一个耄耋作家说,他没有写清楚一个人。

1.文章第①段说北京的胡同“等同”而非“就是”南方的巷和弄,请概括两者的异同之处。

2.细读文中划线句,选择其中一句稍作赏析。

①头发花白,佝背驼腰,可是伸出手来,多肉,紧绷,滋润,一双年青的手。

②现在我们在城角头,新砌几十米,立块碑,这碑竟刻着文物保护!还要保存几条胡同,几处四合院。

3.文章第⑤段写苏联建筑师有什么作用?

4.“藏龙卧虎”,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深藏不露的人才”。关于本文,有人读出了对深藏于寻常胡同之中的匠人的致敬,有人读出了文物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你读出什么?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请选择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潭西南而望,行,明灭可见。

A. 不独其亲,不独其子    B. 而知,可以为师矣

C. 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其一坐于前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至若春和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                 

③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为所识穷乏者我与           

⑤把酒                                   

⑥天下缟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