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熊猫为什么这样“红”
①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大熊猫可爱?因为大熊猫完美符合了人类对“可爱”的定义,或者说它们长得很像人类婴儿,卖萌技能100分。
②早在网络直播火起来之前,许多人就已经整天趴在ipanda(熊猫直播频道)上看大熊猫了,死忠粉们对每只熊猫的性格和喜好如数家珍。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觉得大熊猫特别可爱而不是其他什么动物?
③一个情感正常的人类看到熊猫的反应,跟看到婴儿的反应差不多,小猫小狗同理。研究显示,无论当没当父母的男女在看到婴儿面孔的140毫秒之内,大脑扫描就能在其眼窝前额皮质的特定区域捕捉到信号,而看成人面孔时则不能。
④那么,人又为什么会觉得婴儿可爱呢?事实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婴儿长得可爱才喜欢它们,而是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已经自动把婴儿的特征定义为“可爱”——甚至不光是长相,连它们的笑声、牙牙学语和气味都会让人欲罢不能。哺乳动物的幼崽天生需要精心照顾才能活下去,因此卖萌求生是它们生来就有的技能。
⑤人类婴儿是多么烦人的小妖精啊,他们只会嗷嗷哭没法沟通,几个小时就得吃一次奶,不能自己大小便,连睡觉也要人抱着哄。如果长得不萌、不能迅速吸引大人的注意并激起他们的保护欲,可能早就被丢去喂狼了。可以说,幼崽的“可爱”特性保证了物种的延续。
⑥这正是奥地利动物心理与行为学家洛伦兹在上世纪中叶的研究课题之一,在他的理论中,具有以下特征的生物会被认为“可爱”:拥有较高的头身比,且头比较圆;大而突出的前额;眼睛在脸部占比较大,且位于头部中线以下;圆圆的、突出的脸颊;圆滚滚的身体;身体表面柔软有弹性。
⑦一般来说,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幼崽都符合以上特征。随着幼崽的成长,眼睛并不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而同时口鼻部位比例提高,四肢变得修长,成为“不可爱”的成年个体。其中一些保留了幼年特征比如大眼睛、大头、发色浅和苹果肌的个体仍然会讨人喜欢,这种现象被称为“幼态延续”。
⑧说回到大熊猫,你不难发现它们的长相投机取巧地满足了以上几乎所有条目。虽然眼睛本身很小,但眼影、黑眼圈足够让人产生大眼的错觉;头身比跟黑熊也差不多,但颈部的黑白分界靠下,因而显得头大;不仅脸圆耳朵圆,身子也是圆滚滚毛茸茸。也难怪它们被选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种,毕竟擅长卖萌好求生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如果下面这则材料作为本文的例子,放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幼态化也是毛绒玩具和卡通形象招徕人气的秘密。如果把不同时期的米老鼠形象摆成一排做个比较,你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个趋势。跟早期还带着老鼠脸形的米奇相比,现在的头和眼睛都变大了不少,耳朵的后移增大了鼻子和耳朵之间的距离,因此拥有了一个婴儿般饱满的前额,细弱的四肢也被宽大的口袋装和鞋子盖住。伴随着外表的变化,米奇也从一只吵吵闹闹甚至有施虐倾向的老鼠,变成了一个性格温和、人畜无害的萌物。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山果
黄兴蓉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每人捏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族族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的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2016-04-23,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补充空缺的内容。
①小女孩山果背着一篓核桃挤上火车,我们了解了她的家庭困境。
② 。
③ 。
④小女孩山果卖完核桃下火车在车窗外感激我们。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本文以“山果”为题目的好处?请简要概括小姑娘山果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落下帷幕,上海复旦附中16岁高中女生武亦姝连闯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武亦姝凭借在节目中的吸睛表现,获得“满足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赞誉。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诗读词的热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最近,董卿主持的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运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材料三: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当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表一:中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兴趣调查(是否主动诵读古诗文)
表二:中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目的调查(诵读古诗文的原因)
(1)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5个字。)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
(3)请认真阅读上面图表,谈谈你的看法。(两点即可)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下面一段文字里林冲“被那贼陷害”具体指什么事?结合故事情节谈谈林冲的性格。
林冲回到房中,端的是心内好闷,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那贼陷害, 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
(2)《繁星﹒春水》里的一首小诗富有哲理,请选择下列选项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印证这一哲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①保尔·柯察金 ②列夫·托尔斯泰
古诗文默写。
(1)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天气炎热农民劳作艰辛的句子是:“ , 。”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刘禹锡吟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份不慕名利的初心让他虽居陋室却安然自若;辛弃疾慨叹“ , ”(《破阵子》),那份杀敌报国的初心让他矢志北上,收复失地;宋濂写道“ , ”(《送东阳马生序》),那份以书为乐的初心让他战胜了物质上的贫乏。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4日,13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是习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简称。 。 。 ; 。 。
①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都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②“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③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④“一带一路”的建设必将打开中国又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⑤新的时期,“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同
A. ②③⑤①④ B. ①③⑤②④ C. ④①⑤③② D. ②①③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