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

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 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齐欲伐魏》)

注释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又何    (2)神弗      (3)天下之犬也    (4)臣强秦大楚承其后(5)将休士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3.《齐欲伐魏》与寓言故事《    》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是: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篇文章的语言精练明快生动,说理直接明了,开门见山,针对性强。

B. 甲文主要是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乙文主要是写淳于髡用讲故事的方法对齐王晓之以理,达到了劝阻齐王的目的,展示了淳于髡的聪明 才智。

C. 甲文中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看法,生动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 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齐国才能避免战争。

D.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写法。甲文中曹刿与鲁庄公作对比,突出鲁庄公政治上的无 能;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作对比,来烘托齐王的胆小。

 

1.(1)参与 (2)赐福、保佑 (3)快 (4)担心 (5)辞去 2.(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2)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者《鹬蚌相争》(有错别字不得分)道理: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或: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否则,只 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4.B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秋明 年代:春秋 选自《战国策·齐策·齐欲伐魏》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1)参与;(2)赐福、保佑;(3)快;(4)担心;(5)辞去。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狱、虽、以”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而、擅、其功” 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翻译的方法,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就能正确翻译。少部分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3.试题分析:《齐欲伐魏》讲的是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如果齐王真的攻打魏国,那么秦国和楚国就会坐收农夫之利,这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则寓言讲的是相同的道理。道理: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4.试题分析:A甲乙两篇文章都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C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如果齐车与魏国发生战争,那么秦国和楚国就会坐收渔翁之利。D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作对比,并不是来烘托齐王的胆小,而是在于表现淳于髡善于“谋”。故选择B.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乙】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 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 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 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 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        ,洪波涌起。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                。可怜白发生!

(4)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 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 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 视。

材料二: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 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 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灿烂明珠。它深具历史性、 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三: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 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 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四: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 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 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 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字)

(2)综合材料二、三、四,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以下调查统计表,请你写出“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主要概况。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列漫画,按要求作答。(  )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2)写出漫画所揭示的寓意。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 初,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B. “三次招安”:徽宗派殿前太尉陈善保前往招安,李逵撕碎招安诏书。朝廷又派童贯攻 打梁山。山寨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后宋江三败高俅并活捉上山,以礼相待, 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后燕青通过高俅求得徽宗下诏,梁山好汉得以招安。

C. “我”用木棍和手帕搭建了平台,让精骑兵在上面演练,这个游戏使“我”在小人国皇帝和大臣心中留下极好的印象,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待遇。

D. 小人国有两大危机,一是国内高跟党和低跟党的争斗;二是不来夫斯库岛的威胁,两国长期苦战的起因,则是吃鸡蛋时应该先打破哪一端。

E.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 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