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4]汤池:即汤泉。 [5]殆:大概,恐怕。[6]少北:稍向北。[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循山而东 东: ②顾影颓然 顾: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为宫室、器皿……(《核舟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感情较复杂,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个要点。
阅读《水调歌头》一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冯煦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评论中指出苏轼词的“疏隽”风格深受欧阳修的影响, “疏隽”指的是遣玩游赏的态度和疏放旷达的情怀。请指出这首词中能体现“疏隽”风格的一个句子,并赏析。
默写填空
(1) ,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 秋思》)
(2)黄梅时节家家雨, 。 (《约客》)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
(4)电视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趣,让我们不禁由衷赞叹“ ,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饮食的精美。
(5)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四点, ”的惊喜。
“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快乐的种子。”该句放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
(B)既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切肤之痛的苦恼,也就没有人能指责我们的独自快乐。
(C)我们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善待周围的世界。
(D)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德行。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爪哇国等地的经历。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作品305篇。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中,“比”就是比喻。
D. 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它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B. 益慕圣贤之道 开卷有益
C. 苟富贵,无相忘 一丝不苟 D. 管夷吾举于士 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