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 军训期间,由于高强度训练,她忽然晕倒了。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细心照顾下,她逐渐恢复了体能,又栩栩如生了。
C.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思考。
D. 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
阅读经典,在书海中遨游,聆听圣哲的教诲,我们不但能汲( )取文化的精髓( ),而且能获得丰富的知识。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启笛智慧 奋斗筑就辉煌
|
|
|
|
|
|
|
|
|
|
|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苍鹰振翅蓝天,是一首歌,因为它激昂;飞蛾扑火,是一首歌,因为它悲壮。母爱是一首歌,友情是一首歌,拼搏是一首歌,付出是一首歌……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生活处处皆是歌。
请以“那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 真好”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四)阅读说明文《其实地球是一台发电机》,完成小题。
其实地球是一台发电机
①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会发光的星球。不过,它发出的并不是太阳那样强烈耀目的可见光,而是肉眼无法感知的红外线。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如果你平躺在地面上就可以感受到这种辐射带来的阵阵暖意。从太空轨道拍摄的红外图片上,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地球每时每刻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寒冷的太空发出红外辐射。地球向太空释放的红外辐射蕴含巨大的能量。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提出,这种能量不应被白白浪费,因为其具有可用于发电的潜力,是一种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宝贵的可再生能源。
②利用释放的热量而非吸收的热量来发电,这种想法乍听上去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事实上,这不仅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而且还有望弥补现有太阳能发电的诸多不足之处。
③与其他清洁能源一样,红外辐射发电利用的也是热力学原理——每当有能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时,就能获得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光能从太阳(高温)向地球(低温)的流动,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生物燃料同样如此,只不过其是间接利用了储存在植物中的太阳能;风力发电机的动力来源也是具有一定温差地区间的能量流动。
④据估算,地球表面以红外辐射形式释放的总热量约为2000亿兆瓦,其中大部分被地球大气层吸收。但是,大气层对于波长8-13微米的部分红外辐射却没有阻挡作用,结果就造成了地球热量的持续外泄。
⑤那么,从地球逸出的这股热能的发电能力究竟有多强呢?通过相关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计算后得出,利用红外辐射发电设备可获得的发电量大约是普通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发电效率为__%。这一数字显然并不可观,但是研究人员看中的并非发电量的多少,而是发电时间的可持续性。
⑥我们知道,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供电的特点,发电高峰往往和实际生活中的用电高峰不相匹配。而利用地表红外辐射发电,不仅可实现包括夜晚在内24小时持续供电,并且发电的峰值通常为一天的下午和傍晚时段,基本能满足用电高峰需求。在空气较为寒冷和干燥的冬季,发电量还能有所增长。
⑦目前对于红外辐射发电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发电效率。一种最简单的利用温差发电的方法,是用可反射阳光并发出红外辐射的涂料覆盖热电板(一种可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材料)的表面,令热电板的温度低于周围的环境温度。这样当地表散发的热量流经热电板时就会因温差形成电流。但是,现有热电板的热电转换效率非常低,流经的热能通常仅有百分之几被转换为电能。成本高,产出少,使得这种方法几乎不具备实用性。
⑧为此,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以整流天线为基础的新设想。整流天线能接收和传输电磁波,可与带二极管的电路相连。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一种微波整流天线,可将地面上的能量传输至无人机为其提供飞行动力。这种微波整流天线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70%。但是,要将这一成功案例运用到红外辐射领域并不容易。红外辐射的波长仅有微波的万分之一左右,因此红外整流天线的长度也要相应地缩短。
⑨随着近年来微型天线制造技术的日益发展,红外整流天线的研发已成为可能。红外整流天线外观上与常见的屋顶天线无异,只不过尺寸仅是后者的百万分之一。研究人员设想,将配备有红外整流天线的微型热量采集装置整合到传统的太阳能板上,以增强其发电能力和延长供电时间。
⑩将设想变为现实还有不少工作要做。首先,现有红外整流天线产生的电压太小,不足以形成足够大的电流。此外,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产生的交流电电压极不稳定,现有的普通二极管很难与其配合工作。有人建议,以量子力学原理制造的超快速二极管或许可以一试。也有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赖于目前尚处研发初级阶段的新一代二极管的早日问世。
1.选文主要说明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 二是: 。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向太空释放的红外辐射是一种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宝贵的可再生能源。
B. 红外辐射发电、太阳能电池、生物燃料、风力发电都是利用热力学原理——每当有能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时,就能获得可再生能源。
C. 如果解决好了发电效率的问题,红外辐射发电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D. 红外整流天线的长度问题解决了,红外辐射发电的最大问题就将解决了。
3.第⑤段划线句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 发电的峰值通常为一天的下午和傍晚时段,基本能满足用电高峰需求。
B. 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如果你平躺在地面上就可以感受到这种辐射带来的阵阵暖意。
C. 红外整流天线外观上与常见的屋顶天线无异,只不过尺寸仅是后者的百万分之一。
D. 红外辐射的波长仅有微波的万分之一左右,因此红外整流天线的长度也要相应地缩短。
5.请简要说明⑦⑧⑨⑩四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调换的原因。
阅读散文《回忆,有时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完成小题。
回忆,有时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①转眼间,与父亲阴阳相隔已经14年了。对于父亲的爱,我当年常常不能理解,有时还怨恨他、误解他,可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每当我回忆起来,却感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②刚上小学三年级不久,我逃学了。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像往常一样装模作样去上学,实际却在村北的砖瓦窑上玩。
③一天中午我回家后,感到家里的气氛有点异常。果然,我刚坐下,父亲便问:“你上午在学校里学的啥?”
④还没等我开口,一个巴掌便重重地打在了我的脸上。接着,父亲又扭住我的耳朵,把我提溜起来,拽在炕边,按在炕沿上,扒下我的裤子,顺手拿起炕边的笤帚疙瘩,狠狠地在我的屁股上打了起来,嘴里还不住地大声说着:“我让你逃学!我让你不学好!”母亲过来要夺下父亲手里的笤帚,父亲一下子把她推开了。
⑤我从来没有见到父亲如此暴怒过。回到学校以后,坐在教室里硬邦邦的小板凳上,我的屁股痛了好长时间。那时,我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
⑥参加工作后的一个周日,我打算早一点返回单位,却发现自行车不见了。母亲说父亲推着去村东门外了,说是让大坡子帮着修修。我不耐烦地说:“才买了不到俩月,怎么去修了?”母亲说:“你爸说,让大坡子看看车闸。八九十里路,爬坡下崖的,你爸不放心。”
⑦我不住地看手表,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对母亲说:“我去修理铺看看。我从那里就回学校了。”
⑧到了村东门外的石桥上一看,大坡子的自行车修理铺锁着门。父亲上哪里去了?我在心里埋怨着父亲,转身向村南的公路上快步走去。不一会儿,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推着自行车从公路上拐下来向村里走来。那个人走得很慢,似乎还有些走不稳的样子——那不是父亲是谁?他不会骑自行车,就是推着也是笨手笨脚的。
⑨当我和父亲还相隔几步路的时候,我听他说:“车闸上的橡胶皮磨损得厉害,换了新的了。”
⑩我没搭理他,一把夺过自行车,骑上,用力一蹬,头也不回地走了。
⑪2002年9月,父亲在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以后,说啥也要回家。父亲一直说他没有病,埋怨我们把他困在医院里憋出病来了。
⑫父亲坚持要出院,我很生他的气,说:“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明摆着让村里人笑话我们吗?”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说:“要不我跟你回你的宿舍去?医院里乱,我睡不着。”
⑬父亲来到我住的楼下,刚下车,便迈开大步向楼上走去。我抬头看着他的背影,那背影从容而沉稳,脚步坚定而有力。走到我四楼的宿舍门口时,父亲停下来。等我气喘吁吁地赶上去,听见父亲说:“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我有的是力气,你还不如我呢。”
⑭第二天,父亲坚持要回家,我拗不过他。回家后的第五天,六十七岁的父亲溘然长逝。
⑮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对我说,其实,你父亲在刚住院的时候,就知道他得的是啥病,他身上早已没多少力气了,走路都难,他不想让你们受累。
⑯后来,我常常想起那天晚上父亲快步走上我宿舍楼梯的情形——那是父亲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用一个坚强的背影告诉儿子: 。
1.第①段中“怨恨、误解”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2.父亲对我做了三件事,父亲做这三件事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第⑮段母亲的补叙有何作用?
4.品味加点的词语,体会一下作者在写第⑩段时的心情。
我没搭理他,一把夺过自行车,骑上,用力一蹬,头也不回地走了。
5.请在结尾划线处加上一句话,使文章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