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老师上课不但课上得有特色,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老师上课不但课上得有特色,待人处世也无可挑剔

B.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

C.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D. 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C. 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含贬义,用在此句不恰当。 点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B. 《梦溪笔谈》是这部笔记体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C.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文体的见解,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D. 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朋友关系指尖有不同的称谓,如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交指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刎颈之交指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查看答案

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论语》

(2)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哥》)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查看答案

请以“我曾用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又见“点葫芦”

何申

①初春那日去吃农家饭,时间稍早,便往村后沟里随意走走。山杏乍开,溪水淙淙,小路弯弯,好不惬意。忽听不远处有咚咚咚的敲打声,声音不大,节奏均匀,只是有点偏快。我有些诧异,难道是点葫芦的声音?转过山弯,果然见一行人正在种地,那声响正发自播种者用小棍敲击点葫芦。点葫芦,久违了,没想到又见到你!

②记得插队第一年春耕时,去生产队库房领农具,见角落里有几个类似葫芦丝但个头儿要大许多的物件,我傻傻地问这是什么乐器,吹呀还是弹?社员乐了,说那是点葫芦,是敲的。怎么敲,一会儿你就明白了。那天种谷子,到了地里,社员往点葫芦里装满谷种,站在垄沟里一敲,我顿时不仅明白了,还佩服得不得了——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

③“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粟即谷子,去皮称小米。点葫芦,就是专门用来播撒体积较小如谷子、芝麻、烟籽儿等种子的器具。别看那东西不起眼,像出土文物,却是农耕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点葫芦,顾名思义,葫芦是主体。待葫芦长成后,取个头稍大的,把内中掏空。掏空是个技术活,不能一破两半,那就成瓢了。只能在葫芦顶底两端各破鸡蛋大小的孔,掏空晾干。然后在葫芦底部安一个木把,要牢,便于手拿。前端则装个尺把长亦掏空心儿的向日葵秆,封住断头,再在上部开一小孔儿,孔儿下绑几缕干高粱穗。同时,在葫芦大肚上开个往里装谷种的洞洞,这样,一个点葫芦就做成了。操作时,葫芦里装种子,手持者行走在豁开的垄沟间,用小棍有节奏地敲打葫芦头,顿时,谷种就从向日葵秆上的小孔中蹦出,顺着高粱穗均匀地散落到田垄里。

⑤塞北山地缺水,谷子耐旱,早年种得多。在春耕时节,不论深山沟壑多么曲折,多么寂寥,只要听到敲击点葫芦的声,追声寻去,就会看到播种的人马,顺序是:拉牲口的、牲畜、扶犁杖的、点种的、撒粪的、培垄的、踩垄或压垄的。我拉过牲口,撒过粪,也压过垄,但没有敲过点葫芦,使用点葫芦的都是年纪大的人。

⑥点葫芦的声响,是一种劳作号令,更是社员一年的希望。点葫芦咚咚,我们各自低头如在流水线上干各自的活。点葫芦咚咚咚,将近晌午的阳光照着干燥贫瘠的山地,缕缕热气时隐时梦幻般升腾。点葫芦咚咚咚咚,口干,流汗,肚子咕咕叫,但只要点葫芦声音在响,就要脚步不停地往前奔。那天我望着渐渐远去的人马,再看留在地里的一行行脚印,那一刻,我忽然有些开窍:千百年来农民的生活,好像就如在这漫长的山地里走呀走的……

⑦自离开乡下,就再未见过点葫芦。而且现在种地也不比先前。先前传统,现在简单,有除草剂和化肥,就不用耪地施农家肥。雇个机器一播一埋,就等着秋收了。于是那日我便奇怪——那村子有生态园区,建了许多大棚,种着草莓和果瓜,山上又有栗子树,村容整洁漂亮,已进入“美丽乡村”行列,为何又用老法子种谷子呢?

⑧不由得上前看个究竟,近了看清,那一小队人马竟都是些年轻人,穿着同样的上衣,显然是公司的员工。问了得知,来生态园游览就餐的人,都希望吃到更原生态的食品。为此,这里的员工费了很大劲,才找来几件早年用过的农具,特别是这点种的东西,还不大会使,正犯愁。我说不用犯愁,这个东西叫点葫芦,是种谷子的专用工具。听你们敲的频率,有点快了,这样将来苗出得太密。

⑨他们很高兴,请我给示范一下。虽然我先前没敲过,但插队五年,年年春种,没少见了,便一口答应。调整妥当,轻敲一下,几粒谷子跳出来,大声喊:“好了,走起!”几个年轻人便跟着我干起来。咚咚,敲击的力度要合适。咚咚咚,敲击的节奏要和行进的速度相适应。咚咚咚咚,光滑的谷种如金粒子投身到养育它的大地里……

⑩那日蓝天白云,我在山坡上敲击着点葫芦,好像将种子播到了云间。低头望见层层田地与排排新式大棚相伴,便有些明白什么是传统与现代的联接和传承。

⑾又见点葫芦,不虚此行。        

(选自2017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副刊)

1.请根据第①段内容,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

欣赏初春山景时的_______——听到山中传来点葫芦声音时的______

——看见一行人种地时用小棍敲击点葫芦时的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说点葫芦“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5.你如何理解标题“又见点葫芦”的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