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像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像。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第二句放手写残春。眼前是落花狼藉满地,天色黯淡,已近黄昏。这句是景语,也是情语。上句的小雨,这句的落花、黄昏,这清冷凄凉的境地,正如李清照词所表达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诗人正是借景吐露自己寂寞难忍的情愁。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边词(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①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1)诗中描写五原“            ” 和“            ”的景象,突出了边关春色“            ”的特点。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试作分析说明。

 

查看答案

宝应舟中月夜    厉鹗

芦根渺渺望无涯,雁落圆沙几点排?

明月堕烟霜着水,行人今夜宿清淮。

(1)诗歌的前两句勾勒出怎样的画面?

(2)诗歌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你所在的育才学校开展了“走进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写广告】请你结合本次申遗的成功,拟写一则宣传“二十四节气”的公益广告语。

【读图画】阅读下面图画,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画是描述“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

②这幅图画介绍了与这一节气相关的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

当你驻足回眸时,那沉淀在心底的,那曾经被忽略了的,那以为消逝不见的……全都涌上心头,成为一道道的风景。请以“回眸处总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不少于600字;

⑶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栀子花,旧庭院

许冬林

①我很喜欢一些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像茉莉、木槿、栀子……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②童年时,我家有一棵单瓣栀子,大伯家是一棵重瓣栀子,都是姑姑在出嫁前栽的。花树大了,开花了,我和堂姐刚好到了戴花的年龄。

③那时候,还没起床,母亲已经将带露盛开的栀子花掐回来,就等我起床给梳辫子戴花。我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闻着花香,觉得晨晓潮凉的空气都有殷勤待我的情意。我戴着洁白的栀子花,穿着杏黄色的连衣裙,背着小书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好美。觉得自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幻作了人形,来人间游览,处处都有新奇和感动。多少年过去,我一直觉得那一段时光最有人间的美意。

④少年时读过一首古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读过就喜欢得要命。成家后,住公寓楼,住在楼上,养花不易。幸运的是住一楼的邻居家有个庭院,院子里栽有栀子花。我就有福气了,时常傍在阳台边,享受那摇荡蓬勃的花香,领受那饱满甜蜜的情意。后来,又贪心,终于抱回一大盆的栀子花,养在家里,一养多年。每出门,不担心家财被盗,其实也无甚家财,只是担心那栀子花无人照料。养花养到后来,就像养了一个女儿,一边欢喜,一边念念放不下。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或藏或现,或豪放或婉约地开。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无哀无忧。

⑤有一年,在北京的一处广场边,看到人卖花,其中就有栀子花。那花枝叶稀疏,花开胆怯,眉目之间甚是楚楚可怜。可能还是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养得不够丰润有神采。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身边是一位西北长大的朋友,我问他,知道那是什么花吗?他一脸懵懂茫然。他说他们那边没有栀子花,也没有莲藕,没有芦苇,没有菱角……我听了,替她遗憾半天。我一直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有栀子花,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栀子花。人总要在水气和花气里长大。

⑥我奶奶青年时守寡,中年时又失去了我的大伯,她自觉自己是个不幸的人,自此穿衣再不穿艳色,连从前的绣花鞋子也摁进了箱底。但是,却一辈子保持着戴栀子花的习惯。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他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⑦栀子花,开在南方多雨的庭院里,开在简洁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她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她只以一种温婉清美的姿态,将一种小格局的生活撑得格外饱满,撑得别具情味。

——摘自新浪博客(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童年时和成年后喜爱栀子花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在第④小节引用古诗有什么用意?

3.说说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分析一下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5.请简要分析【甲】【乙】两个片段各是怎样描写奶奶的,展示了奶奶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并写出她们给你的人生启示。

【甲】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他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许冬林《栀子花,旧庭院》

【乙】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贾平凹《月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