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 江 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 江 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首词分上下阙,请选择其中一阙,它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下阕: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惊喜呀! 【解析】试题分析:描述诗歌画面,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就可以了。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3)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2016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粥喝得多、喝得久了,自然也就有了感情。                                  

①新鲜的米粥的香味似乎意味着对于病弱的肠胃的抚慰和温存。

②干脆说,大米粥本身就传递着一种伤感的温馨,一种童年的回忆,一种对于人类幼小和软弱的理解和同情,一种和平及与世无争的善良退让。

③新鲜的大米的香味似乎意味着一种疗养,一种悠闲,一种软弱中的平静,一种心平气和的对于恢复健康的期待和信心。

④粥好消化,一有病就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

A. ④③①②    B. ③①④②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谥号,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B. 《爱莲说》的体裁是“说”,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节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D.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多歧路,今在?(怎么)  (李白《行路难》)

B. 然得而之以为饵(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柳宗元《捕蛇者说》)

C. 益慕圣贤之(学问,学说)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 怪之矣(通“已”,已经)   (司马迁《陈涉世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中的“突破”是名词。

B. “多年来,明视眼镜在专业、服务、产品上精益求精”的主干是“明视眼镜精益求精”。

C. 中国女排奥运会上的成功是因为她们勤奋努力的结果,除了这没有第二条捷径。(句式杂糅,去掉“的结果”)

D. 黄昏时分,雨过风停,东天的云彩映着夕阳的余晖,幻化为火红的晚霞——难道不正是云打造出了这黄昏壮丽的风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引发了人们对黄昏云彩的思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