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小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小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汉江①临泛.王维

楚塞②三湘③接,荆门九派③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③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④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 【乙】诗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 【甲】诗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乙】诗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 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色,请就【乙】诗颔联试作品析。

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请具体分析。

 

1.B 2.这两句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不一样,【甲】诗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乙】诗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三个方面:1、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B项理解不正确,尾联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并没有具体的景物描写。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这两句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比较阅读能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样,【甲】诗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乙】诗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 ②属:交付给。 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    B. 其时/欲行,转视积薪后

C. 廷尉是也/是时,妇手拍儿声    D. 今法如,更重之/进亦忧,退亦忧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 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 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只对外县人判处了罚金。

D. 张释之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应该公平执法、严格执法,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国家的法律就很难取信于民。

3.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5.【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议论文选段,完成小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习时,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末了,还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练,苦读,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③-⑤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是                                         

2.作者认为如何下苦功才能掌握语文知识?

3.你怎样看待当语文学习在国内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的现象?请结合以下三则材料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至少写两点)

①上海举行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②日前,西北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针对一些理工科院校提出的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许多与会的著名教授坚决反对,他们列举了许多“学历越高,汉语水平越低”的现象,提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不仅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

③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到2020年,全球汉语教师需要1000 万,而目前只有4万多人,汉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则说明性短文,完成小题

植物聊天

①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 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它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 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 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 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选文有删改)

1.第①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一句中“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严密性。

B. 第③段中“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植物聊天网络对于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功不可没。

C. 科学家发现,植物不是被动的。它不会只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也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D. 植物网络聊天会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被感染。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

九年级某班以“正确使用手机,选择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校园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的内容,请概括你读到的2条信息。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拥有手机量

63%

97%

82%

玩游戏、看视频

84%

96%

77%

用于学习

11%

7%

15%

 

(2)班级开展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赛。作为反方辩手,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两条理由。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句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人折柳内涵丰富:                                    ;当然,柳还与“留”谐音,所以亲友送别时折柳而别,是希望要远行的亲友能留下来。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A. ⑤④①③②    B. ⑤③④①②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