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作品中的精神家园
《桃花源记》因被选入中学教材而广为人知,其中勾勒出了一个其乐融融、令人心驰神往的中式“理想国”——桃花源。安详自足的桃花源是虚构出来的,但一切想象俱是现实的投影,正是由于不满动乱、黑暗的社会,陶渊明的笔下才会诞生如此瑰丽的意象。
陶渊明对桃花源的描写是细致、浪漫的,《桃花源记》中的不少语句已成经典名句,朗朗上口而清新自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让读者印象深刻。妇人劳作,稚子嬉闹,长者闲谈,犬吠深巷,鸡鸣桑树……乡村常见的景致和人物,在陶渊明笔下却生动起来,如一张描摹乡野民间的古画,于平淡中见精彩,有最温暖、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几乎可视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田园梦境的缩影。
劳作、游历、读书、抚琴、饮酒、与挚友谈心、与孩子玩耍……身处乡间田园,却丝毫不觉乏味无趣。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感受到充实与宁和。“桃花源”因陶氏而逐渐成为一个代表美好世界的符号,成为文人们用以寻求庇护的精神家园。
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在宦海沉浮已久、仕途失意之后,往往会对追寻功名深感厌倦,在精神上格外需要一个归宿。这时,身心俱疲的他们便会回归到类似桃花源的田园中,试图寻找新的生存价值。
后世敬佩陶渊明人格、写过《访陶公旧宅》的白居易,也写有一篇类似的诗作《朱陈村》。诗中所写朱陈村情景,完全可以与桃花源相媲美。
白居易对朱陈村的叙写浅显易懂,直白如话。较陶渊明的田园作品少了些诗意,但别有意趣。开头“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就展现出了一幅男耕女织式的理想乡野图景。人们躬耕、纺织于此,却能自给自足,怡然自乐。言语简单,却意味悠长。
《朱陈村》诗中还有诸如“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一类的诗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理想家园的渴望。对没有战事动乱、苛捐杂税的朱陈村,村民只愿老死于斯。这是村庄之人的单纯质朴的愿望,推而广之,也是在文字中创造精神家园、寻求安慰的文学家们的心声,从这一点上看,陶文和白诗中的精神家园是相通的。
比较东西方文学,可以发现欧洲牧歌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田园诗也是相通的。不论是陶渊明、白居易的田园诗,还是西方“湖畔派”诗人们的作品,它们都有着共同主题:为自然风光和朴实民风歌唱赞歌。由此可见,对山水美景、隐逸生活的赞美和追求,是不分地域,没有国界的。
田园作品中的精神家园都是美好的,安逸的,闲适而自由,让人向往不已,愿意长久居留。然而,除了保有简朴衣冠、淳朴民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落后、封闭、保守的一面,更隐约折射了部分文人对现实的悲观、逃避、不思进取的态度。
虽说沉迷于虚构的理想世界并不能解决多少苦恼,但是,忙于工作、劳碌疲惫的现代人仍会选择在闲暇时离开大城市,走进村落、果园,动手制作、品尝农家菜,品读经典田园作品……就是为了在这些活动中亲近自然,觅得一份淡然洒脱,让迷失已久的灵魂找到归宿,使自己行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同时,不忘仰望精神家园。
(选自《中国青年》2017年5月09期,有删改)
1.下列适合作为本文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田园作品中的精神家园。
B. 桃花源是人们的田园梦境。
C. 要亲近自然,仰望精神家园。
D.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没有国界。
2.文章为什么不先从白居易的《朱陈村》写起?
3.第7段中加点词“愿望”“心声”分别代指什么?
4.第8段作者写西方湖畔派诗人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5.写出第9段的作用。
游茶山记
[清]顾宗泰
茶山于邓尉诸山中最小,亦最僻。自铁山折而行至山,高不数仞,广不三十步,若培塿①然。山皆石,立者,仆者,侧者,平者,偃而跪者,高而突者,委邃盘郁②,咫尺异势。以其濒于湖,又得回揽③诸峰,遂为登陟④之胜。
有亭焉,凌石而立,北望铜井,地渐高,此山如箕,卷舌以出,众山络其背,梅花、时花聚众山凹。千岩万壑,坐而收之,攒蹙繁英,莫得隐遁。白云空濛,可以望而不可以穷。南去太湖,若在足下。七十二峰,青螺隐跃;小峰六,浮于湖,若案⑤若几。有风飒然,则银波荡空,杳然万顷,滉瀁⑥浩渺,尽入无际。
噫!以兹山之胜,置之城邑,则邀游者将争奇夸异以为美,今僻处山之西,又无好事之士为之铲削⑦经营,其兹山之不遇欤!孰使予流连于湖山杳霭间,不以僻而遗者,非兹山也欤?
(选自《中国游记散文大系(上)》,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04年第1版,有删减)
[注释]①培塿(pǒu lǒu):小土丘。②委邃盘郁:委邃,堆积很深的样子;盘郁,层层曲折。③揽:通“览”。④登陟(zhì):登高临远。⑤案:狭长的桌子。⑥滉瀁(huànɡ yǎnɡ):水广大无边的样子。⑦铲削:经营清理开发的意思。
1.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
茶山于邓尉诸山中最小。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其濒于湖(_______) (2)遂为登陟之胜(_______)
(3)可以望而不可以穷(_______) (4)以兹山之胜(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七十二峰,青螺隐跃;小峰六,浮于湖,若案若几。
4.文章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山之奇,湖之 。结尾处慨叹茶山僻处邓尉诸山之西,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选自《六一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从赏析的角度,说说下面两句诗的异同。
(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李清照《武陵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举博物馆近期举办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聆听讲解。
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科举是一种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更多的是作为批判对象而加以介绍的。如教材上有《范进中举》和《孔乙己》,把科举描绘得令人心悸,使人们有一种摆脱科举后的轻松。但是,1983年美国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应邀来北京讲学时曾说:“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都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于中国。”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事物是“失之华夏,得之四夷”,许多在我国本土未被重视的东西,传至海外后反而被别人发扬光大。中国科举制度西传欧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献。
(1)讲解员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自制粽子。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2)结合上面的图示,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包粽子的第四步。
第一步:将两张粽叶叠加,折叠成漏斗。 第二步:放入糯米。
第三步:将粽叶裹紧。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书写对联。
(3)清代翁同龢是从江南贡院走出去的状元,他曾写过一副对联:“守独悟同,别微见显;辞高居下,置易就难。”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下联抄写在空格里。
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______________
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龙纳斯等人在印度洋参观采珠场时,尼摩船长为保护采珠人勇敢地和鲨鱼搏斗。
B. 桑菲尔德庄园被焚为废墟,罗切斯特受伤致残,令人感动的是简回到了他的身边。
C. 唐僧师徒来到高老庄,无法战胜猪八戒,幸得观音菩萨帮助,最终收服了猪八戒。
D. 宋江酒醉后在浔阳楼上题反诗被抓,多亏晁盖、李逵等人及时劫法场才幸免于难。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家醅(_____) (2)苦心孤诣(_____)
(3)慰jiè(_____)(4)心无旁wù(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