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 (1)泥菩萨过河—— (2)哑巴吃黄连—— (3)徐庶进...

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

(1)泥菩萨过河——                                         

(2)哑巴吃黄连——                                         

(3)徐庶进曹营——                                         

 

(1)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有苦说不出)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解析】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泥菩萨过河”是用事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徐庶为刘备谋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曹操将徐母挟持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徐母以为他背叛刘备,怒恨而死。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始终一言不发。这段故事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破(   )沉舟    (   )光养晦     (   )尽职守     高屋建(   )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

(1)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传》第十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⑴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⑸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⑺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⑻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寤寐求之。                                  《关雎》

⑽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⒀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⒁《论语》一文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作文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世界因此变得色彩斑斓,个体生命也因此与众不同,请以“         让我与众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烟火梧桐

①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大叶的一袭粗布绿萝袍,从春穿到秋。浆洗了几水也不知道,到了秋末,已是漂白、泛黄。梧桐是忙碌在锅台灶间、穿梭于田埂场院的村妇,乡下的檐前屋后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一身烟火气。
②在乡下的树中,梧桐似乎比其他的树悟性要慢许多。春气初暖,其他的树如柳树、槐树、杨树已经偷黄转绿,不经意间已是绿满枝头了。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
③但憨人有憨劲。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比起其他树,梧桐很有后来居上的感觉。要是往年的梧桐树墩还在,等开春不久,便窜出一人高的嫩芽,顶着几个憨大的叶子,没几天就窜过墙头了,很让人惊异。所以,在农村里,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栽梧桐。古语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肯定不是说梧桐,因为梧桐长得快、易成材,将生长快慢拿捏得很是火候。

④长得虽快,但梧桐材质却疏松。所以,收藏家马未都将“桐”“杨”“柳”归为柴木,身价比不上楠木、紫檀等豪门贵戚。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在我看来梧桐是土气而不俗气,甚至是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象征,是隐于民间的隐士。

⑤雨打芭蕉是江南的韵事,而在北方,我们却也有夜雨听梧桐的雅兴。疏疏密密的雨点是素手调弦琴,硕大肥美的梧叶便是古筝、扬琴、京胡、琵琶了。雨密风狂是弹起《胡笳十八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疏风歇,则是弹起《高山流水》,余韵悠扬,又如风过荷塘,暗香飘送。因此,才女李易安才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

⑥ 秋风乍起,万物萧疏。这是自然界的不二定律,谁都抵挡不住自然法则。梧桐发芽如老妇抽丝,但梧桐的落叶却让人感泣,住在乡下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晚上,在夜间熟睡的人们常会被院子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惊醒,以为是落雨了,雨紧潮急的。然而,透窗而入的月光又很分明。待打开窗看,原来是梧叶飘飘,急遽地从枝头落下,步履匆匆,不容置疑的,让人惊异。

⑦人衣衫单薄甚至是袒胸露乳的时候,梧桐枝叶茂密,为人遮风挡雨;人穿棉戴帽时,梧桐却褪尽铅华,光着身子,独对长天,瑟缩在风雪中。古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时还故处?”梧叶虽是落于树下,但落叶归根却是很少有的事。勤快的人不多久就会将树叶扫干净,上下光秃的梧桐树显得更加孤单。其实,不仅对于梧桐是这样,人也是一棵移动的树,一旦离开了暖巢故土,就很难再回原来的地方。人挪活,树挪死,其实是心里苦涩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⑧吸纳万籁千声的梧桐,具有了兰心蕙质、金声玉应的禀赋。不信,待解开梧桐的树干,清晰完满的年轮就是一张金质唱片。据传当年蔡邕的邻人烧桐木煮饭,他听到火烧木裂声,大呼良木,抢出来制成“焦尾琴”。愚者以良桐为薪,只有贤者方慧耳识才,但真正能为琴的良桐又有几何呢?

⑨城市里很少见梧桐,但却多的是法国梧桐,枝叶婆娑,树姿婀娜,妩媚生姿。坚硬的柏油路,喧嚣的市声,梧桐在城里是水土不服的。朴实土气的梧桐似乎不讨城里人的喜爱,但她能给乡下人带来福气:因为栽下梧桐树会引来凤凰。

1.文章开头第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结尾划线句含义和作用?

5.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请分别说一说描写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

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

【乙】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