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胡珉琦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胡珉琦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⑾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⑿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2.第⑧⑨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1.①人们过度关注微信朋友圈,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②人们被微信控制,微信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③人们通过微信发布或接收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④人们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养成碎片化的阅读的习惯。(表意相同即可。第①点若表述为“无法控制刷屏行为”也可以。) 2.第⑧段引用韩寒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在信息碎片化传递的网络时代,人们害怕落后、害怕被时代抛弃的心理;第⑨段举例子,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朋友圈中被热议,来说明人们关注朋友圈并不是因为对信息的渴望,而是由于“同辈压力”,害怕“out“。 3.①认为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会使人脑变得“肤浅”,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 ②认为这不会影响人们获取知识的深度,因为人们会用建设性的方法与自信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③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只要我们懂得抵御它、控制它,就不会被技术所主宰,也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此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作答:①忽略面对面的交流;②影响了工作和生活;③信息碎片化;④碎片化阅读。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⑧段引用韩寒的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害怕被时代抛弃的心理;第⑨段举例子,说明人们关注朋友圈是由于“同辈压力”,害怕“out”。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根据文章相应语句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第①②点是社会上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第③点是作者的观点。第①点应答出“会使大脑变得‘肤浅’”、“会影响我们的智力”、“会影响我们学习 的深度”等;第②点应答出“不会使大脑变得‘肤浅’”、“不会影响我们的智力”、“不会影响我们学习的深度”等;第③点必须答出两个方面,一是“懂得抵御、控制”,一是“不会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虞公拒谏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   )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

虞公滥③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   )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   )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权勋》)

【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滥:贪求。④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 戍死者固十六七             则虢朝亡虞夕从之矣

C. 奈何其假道之道               奈何忧其坏

D. 受地先王                   虞公滥宝与马

2.文中括号内应填入三字,依次是(    )

A. 以  之  而    B. 而  之  乃

C. 以  其  乃    D. 而  其  而

3.虞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联系全诗,说说“老木沧波无限悲”中“无限悲”包含了哪些“悲”。

 

查看答案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 ①徒有先生也        ②头抢地尔

C. ①此庸夫怒也        ②夫专诸刺王僚也

D. 寡人与            ②尔安敢吾射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

3.唐雎是怎样不辱使命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2.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划线的句子②表达了怎样深刻的含义?

 

查看答案

班上将开展一次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积累诗词】

请从下图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这句诗的后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美德】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为了

照顾老人的饮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近日

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 

材料二:3月15日傍晚,春寒料峭,细雨蒙蒙,易俗河派出所辅警李文看到一位拄着

拐杖的老人在派出所院子里徘徊,于是赶紧上前询问老人有什么事。原来,这位老人是迷路

了,可是老人一直说不清楚自己家到底住在哪里,浓浓的口音也让李文无法准确的了解她家

人的信息。这时,另一位民警记起,似乎有同事送过老人回家,老人大概住在云龙中学那一

块。于是,李文驾着警车带着老人来到云龙中学附近,挨家挨户地问,看是否有人认识这位

老人。最终,李文将九十高龄的老人送回家中。

材料三: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水稻是自花传粉,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于成功。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 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彰显“仁”德】 

③根据上面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拟发一条微博(微博:指发在互联网上的短小的文章、图片),表达对辅警李文的赞美之情。(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