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 雾霾天气不但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而且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B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B.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措施”。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叠起    枯躁    惊涛澎湃

B. 摇蓝    险峻    喧闹    妇孺皆知

C. 蚱蜢    嗥鸣    浊流    马革裹尸

D. 挚痛    畴划    慷慨    兀兀穷年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pìn)    亘古(gèn)  殷红(yīn)  污秽(huì)

B. 哺育(bǔ)     赫然(hè)   懊悔(ào)   胡骑(jì )

C. 孱头(chàn)   猥琐(wěi)  修葺(qì)   竹篾(niè)

D. 晌午(shǎng)  愧怍(zuò)  污秽(suì)  镐头(gǎo)

 

查看答案

请以“          ,我心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希特勒的橡树要不要砍掉

石嘉

⑴在波兰小镇亚斯沃,最近发生了一条新闻。

⑵1942年4月,希特勒在他53岁生日时,把一棵橡树苗装在一个用纳粹旗帜包裹的盒子里运抵该镇,作为礼物。当时的纳粹占领当局为栽种树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两年后,纳粹军队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下败退,离开时对该镇进行了清洗,但这棵橡树躲过了灾难并幸存至今。如今,它枝繁叶茂,高达12米。

⑶亚斯沃镇政府考虑砍掉它,以消除该镇与希特勒的任何联系。但镇政府的拔树计划引发了争议,部分居民认为这棵橡树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犯下任何罪行,因此请求当局保留这棵树。

⑷亚斯沃镇政府的做法恐怕是大多数政府的考虑。波兰在二战期间饱受纳粹德国的蹂躏,从民族感情上讲,让一棵希特勒赠送的橡树活着,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或者把它砍掉,或者将它陈列在博物馆里警示后人,这是通常的做法。但问题在于,砍掉这棵树,是不是就能砍掉亚斯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痛记忆,是不是就能够让亚斯沃人从此走出希特勒的阴影?

⑸处理历史遗产是一件有技巧的工作。它处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一座墙或者一座房子,它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给当今的社会寻找一个定位。换句话说,处理历史遗产就是对现实的定位。尤其是对于战争中受伤害的民族来说,战争的历史遗产常常会勾起仇恨。要让民族心理走出这种仇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历史遗产统统消灭。毕竟这些遗产作为细节,是每一个民族成长的一部分。

⑹更多的时候,对于负面历史遗产的保存和妥善处理,更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将负面的历史也作为国家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放起来,比如德国在保留大量二战遗迹的同时,还在2003年决定在希特勒总理府的遗址上修筑一座犹太人纪念馆,以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

⑺没有人会选择忘记历史,但是怎么记住历史,需要人们在坚守和宽容之间做选择。人们宽容一个战争遗迹的存在,其实正是坚守一种不能忘却的信念。因此,对于波兰的小镇来说,这棵树实际上与小镇受伤害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与其砍掉,不如注明;与其遗忘,不如牢记。留住这棵树,就让更多的人能够记住这棵树背后有一段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⑻波兰的命题不仅仅只困惑波兰人,其实在多数遭受战争侵害的民族,人们至今或多或少还能够在记忆深处找到这棵“希特勒的橡树”。从物质上消灭这棵树并不难,但是在心灵中给这棵树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⑵段和第⑺段都提到了波兰小镇的这棵橡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第⑷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⑹段的观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①1989年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向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他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唇间不停呼唤着的乳名。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更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母亲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⑩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1.请给第④段加点的词语注音。

(1)腥(        )(2)碾(        )

2.从全文看,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⑧段加点的词语很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作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