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信仰的力量(李斌)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

信仰的力量(李斌)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3.请具体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

4.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不能删去的原因。

 

1.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2.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历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所走过的不同历程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 3.第④段首先在开头提出了“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的分论点,接着用方志敏和杨善洲的事例加以具体论证,最后用吴大观的话进行归结,深化了分论点(观点)。这种论证思路作用是使话论证更为严密。 4.因为前文具体论述了树立高尚信仰的巨大作用,本段则联系当前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丧失信仰的实际,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理解与掌握。中心论点的作者在文中证明的观点.它一般出现在文首和文末。第一段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原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反复提到,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引用认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认证和比喻认证。第二段用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了对比,这是对比论证。突出了“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理解。所谓论证思路,就是论证的过程。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了论点的正确。第④段首先在开头提出了“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的分论点,接着用方志敏和杨善洲的事例加以具体论证,最后用吴大观的话进行归结,深化了分论点(观点)。这种论证思路作用是使话论证更为严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理解与掌握。阅读最后一段可知,这一段论证的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使本文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前文具体论述了树立高尚信仰的巨大作用,本段则联系当前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丧失信仰的实际,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高高的玉米   【美】加里·卡特

  吉姆·卡尔顿坐在厨房的窗边,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家屋子的周围满眼都是高高的玉米。

  他的妻子休伊站在水槽边,用凉水洗胡萝卜。她时不时看一眼外面的天空。她巴望着天上出现云块,但还是烈日当空,看上去令人不安。已经二十七天没有下一滴雨了。

  吉姆抬头瞧一眼不见一丝云彩的蓝天,叹一口气。“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

  休伊是个壮实的女人,今年四十出头。她把胡萝卜放入水槽,然后擦干双手,向她的丈夫走过去。吉姆坐在轮椅里,一只脚往前伸着。

  一个月前,他翻修谷仓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到了地面上,造成腿部骨折。X光检查显示他的脊椎骨也受到了损伤。至于受损程度、吉姆以后是否还能行走,大夫当时还说不准。

  休伊站在轮椅一侧,轻轻抚摩着吉姆的脖子。 “你说的有道理。”她低头看着他说道,“确实,干旱太让人焦心了。”

  她瞅着窗外自家的菜园。他俩曾商量不去管园子里的蔬菜,让它们在烈日下自生自灭。

  但他们家那三百英亩的玉米地,不管不行啊。

  她弯腰吻了一下他的头。“咱们会没事的。”她平静地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

  一天,休伊刚从菜园干活回来。吉姆告诉她,他刚刚跟帕皮通过电话。帕皮家的玉米不行了,几乎看不到穗子,连梗都被晒黄了。

  “帕皮说,如果这个周末还不下雨的话,他要把他地里的玉米全部犁掉。”吉姆显得忧心忡忡。

  “全部犁掉?”休伊看了吉姆一眼。

  “他是那样打算的。可能他过分操心了。我们家的玉米种子跟他家是一样的,又是同时种下去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家的玉米眼下还长得好好的。”

  又过了几天,休伊从镇上办事回来。吉姆听到她开门的声音。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打招呼。

  她走进屋里,目光中满是疑惑。

  吉姆正襟危坐,但脸上满是笑容。她放下背着的包。“你不会是要告诉我,”她说,“天就要下暴雨了吧。”

  “比那个好多了。刚才医生打电话来,说我后来的X光片看起来很好,比预想的要好。”

  吉姆顿了一下。他笑得更灿烂了。

  “医生估计我下个月就能走动了。”

  “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

  “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她含笑说道,忽然跳了起来,在屋子里轻快地转了几个圈。

  “这个消息是不是比下暴雨还要好?”

  “啊,是的,亲爱的。比下暴雨好上一百倍。”

  “你知道,”他握住她的双手,“一个月前,我不知道今后咱们怎么生活,净朝坏处想了。然后来了好消息,干旱一下子变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是啊。那以后我就不用夜里偷偷摸摸去浇水了。”

  “你是说,给菜园浇水?”

  “菜园,还有从这屋子能看到的所有玉米地。”

  “玉米地?”吉姆两眼盯着她看。

  “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

  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

1.小说多次写到“烈日”“干旱”,有什么作用?

2.品味下面句子,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1)“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

4.小说以“高高的玉米”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甲】嗟夫! 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求:_______________   (2)衡: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境界。(用原文语句回答)

4.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2.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3.词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请你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

5月18日,北京市152家博物馆将与学校对接,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体验式学习。这些博物馆推出的活动各具特色:首博的“看文物说历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古生物模型制作”,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种子达人”等。博物馆的这些举措,旨在推动社会大课堂常态化,使中小学生在“大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在古代文人眼中,莲花高洁质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坚贞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渺景象。

(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