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同学们拍摄了一张瓷器藏品的照片并抄录了它的部分介绍(如下)。阅...

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同学们拍摄了一张瓷器藏品的照片并抄录了它的部分介绍(如下)。阅读后,完成(1)—(2)题。

此瓶因形似旧时洗涤衣物的棒槌而得名。【甲】,腹部通景青花绘《夜宴桃李园图》,此图取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散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描绘李白与众兄弟在春际桃李盛开之时,聚会桃李园之景。明月高挂,幽赏夜景,叙天伦之乐事,饮酒赋诗。

    此瓶用淡雅宜人的青花描绘,虽无浓艳富丽的色彩,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文人雅士①    的风骨。细腻流畅的线条,将李白等人②   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为康熙民窑青花瓷的代表作。

(1)结合照片,判断文段中【甲】处应填的句子为______(填字母)

A.瓶洗口,曲颈,折肩,垂圆形腹,圈足

B.瓶洗口,直颈,丰肩,筒形长腹,圈足

(2)对①②两处填入的成语和文中加点字的字义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热情豪迈、放荡不羁  ②清高淡泊、洒脱飘逸     肖:相似 

B.①热情豪迈、放荡不羁   ②清高淡泊、洒脱飘逸     肖:不同

C.①清高淡泊、洒脱飘逸   ②热情豪迈、放荡不羁     肖:相似 

D.①清高淡泊、洒脱飘逸   ②热情豪迈、放荡不羁     肖:不同

 

(1)B (2)C 【解析】试题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2)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答案为C。①清高淡泊、洒脱飘逸; ②热情豪迈、放荡不羁;肖:相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一次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校记者站做出如下报道。请完成(1)—(2)题。  

我们乘着夜色离开学校,在4:40抵达天安门观礼台。凛冽的寒风抵挡不住同学们如①    的热情。大家在茫茫的夜色中首以待,没有丝毫的混乱与嘈杂。天色渐亮,一轮红日②   ,只见国旗护卫队员踏着整齐的方步走过长安街,在旗杆两边排好列队。洪亮的国歌声响彻云xiāo,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高高飘扬。同学们满含深情地注视着国旗,内心激动万分。

(1)对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拼音处所填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以待qiáo      霄                B.首以待qiào        霄

C.首以待qiáo      宵                D.首以待qiào        宵

(2)结合文段内容,在①②处填入恰当的词句,使其分别构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完成所要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了四个一等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依据要求,完成小题。
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时,有三幅书法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某同学对其中一幅作品的评价为龙飞凤舞,一气呵成,给人以洒脱奔放之感。这位同学说的是__(填序号)作品,这幅作品所用书体的代表书家是唐代__(填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滴雨水,融入江河后可以进入大海;一粒尘埃,融入泥土后可以铸成山峰;一颗树木融入森林后可以阻挡风雨…… 你若融入他人、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或融入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中,定会看到人生的另一番风景。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以“融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陈志江《算计》,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早上还是万里晴空呢,中午时天色就变了。小镇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 吴老头蹲在巷口,身边的纸箱上面横放着一把雨伞,纸箱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大字:雨伞,三十五元。他抬头望望天,精瘦的脸上露出喜色。

⑵哎,这伞是新的吗?一个男青年在小摊子前停下了脚步,手里抓起雨伞问道。吴老头抬头瞅了他一眼,只见这男青年穿戴时尚,脖子上挂着一条粗大的金项链,黄灿灿的光晃得他眼睛都眯缝起来。

⑶当然是新的,你看看,包装还是完好的,洋货,好用。吴老头用手点了点雨伞包装上的那两行洋文,夸道,这雨伞特好卖,一箱子只剩下这一把了。

⑷骗鬼呢,随便印上两个洋文就冒充洋货。男青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屑地说,你以为我没上过学吗?这几个汉语拼音我还认得出来。三十五太贵了,顶多给你二十,卖不?

⑸不卖!老吴头斩钉截铁地摇了摇头。

⑹二十五。男青年抬头看了看天,眉头皱了皱。

⑺三十五,少一分钱也不卖!吴老头气定神闲地说,反正只剩下这一把了,我不愁卖不出去。

⑻好,三十五就三十五!男青年咬了咬牙,恨恨道,你这是趁火打劫呢,一把破伞也卖得那么贵。

⑼大叔,这雨伞四十元卖给我吧。忽然一阵香风袭来,摊子前多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一上来就抬高了价钱,声音妖媚地说,快下雨了,不要淋湿了我这身高档的连衣裙,香港买回来的呢。

⑽行,你给四十元把雨伞拿走吧。财神爷从天而降,吴老头不由得喜形于色。少妇也很爽脆,从香肩上取下小坤包,拉开拉链就要付钱。

⑾慢!男青年一声大喝,制止了他们的交易,愤愤地说,这雨伞是我先看上的,做事总要讲究先来后到吧?懂不懂规矩?少妇不屑地撇了撇嘴,哟,你这小伙子这是不讲理呀,买东西都是价高者得,这规矩你又懂不?

⑿哼,你以为自己有几个臭钱就很了不起吗?本大爷最看不惯的就是拿钱砸我!好吧,我出五十,这雨伞我要定了。男青年寸步不让。

⒀七十!少妇白了他一眼,说,好男不与女斗,给点风度好不好?

⒁一百!奶奶的,我出一百!男青年似乎是豁出去了,铁了心要争到底。他从身上摸出一张百元大钞,神气地说,大爷我有的是钱。吴老头急不可耐地从男青年手上抢过钞票,一把揣进口袋,高兴地说,哈哈,你们俩也不用争了,这事情我可以做主,这雨伞毕竟是小伙子先谈价的,小伙子,一百元成交了。

⒂有毛病!男青年的顽固,似乎也让少妇偃旗息鼓了,狠狠地瞪了男青年一眼,扭着屁股走了。男青年抓起雨伞,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色,也急匆匆向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⒃吴老头掏出一根烟点上,脸上带着狡黠的笑,从纸箱里再掏出一把雨伞放在箱面上。少妇一阵风似的从巷口闪出来,笑嘻嘻地问,爹,女儿这招是不是挺管用?

⒄管用,管用,嘿嘿,就你鬼点子多。吴老头笑吟吟地说。伸手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少妇,喜滋滋地吩咐道,去打一斤酒买半只烧鸡,我今晚要喝上两盅。

⒅少妇接过钱,摸了摸手感不对,又举到眼前看了看,忽然脸色都变了,爹,你怎么不仔细看看,这张是假钱!

⒆两人追出巷口,可是哪里还有男青年的影子?狂风呼啸着,宛如嘲弄的笑声。

(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1期)

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

2.小说第①处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②③两句,揣摩句中吴老头“露出喜色”和“喜形于色”两处的“喜”的原因是否相同。

4.品读小说第④处画线句子,请加以赏析。

5.此小说的结局和泰格特的《窗》有异曲同工之妙,震撼人心。试说说这两篇微型小说在艺术手法和表达主旨上的相同点。请结合作品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刘绪斌的《成大事当养静气》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

  ②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③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青涩消褪,迷茫渐远,推开尘世间的权利情色、世故圆滑,复归生命的本原。静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

  ④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处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躬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

  ⑤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翁同龢在一副对联中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静,如此之美,如此难得。

《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1日04 版)

1.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说说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基因学之父”弗雷德里克·桑格从1940年开始读博士到1983年退休, 一直安静地守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就连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选为名誉研究员,也没能让他离开,“因为他几乎从不去那儿”。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被称为“改变了世界”的人。

【材料二】诸葛亮在《诫子书》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你觉得上面的材料一、二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