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跟着父亲学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20世纪70年代...

阅读《跟着父亲学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 选自《读者》2017年10期,有删改)

1.作者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达到的阶段

我背第一首诗和词

有画面感

我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

完全理解

我反对父亲的观点

 

 

2.本文的标题是“跟着父亲读古诗”。有同学认为不太适合,因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3.这篇文章很多词句充满了孩子的童真,请你摘抄一处,结合内容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摘抄:________

分析:________

4.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如:大量背诵、联想画面、圈点批注、请教名师等,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你的学诗经历,阐述理由。

 

1.要点:①死记硬背(似懂非懂) ②我读父亲带回的唐诗书法书签 ③独具见解 2.示例: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小时候,父亲会亲手抄诗词,并指定诗词让我背,这样我积累了大量诗词;后来又给我买唐诗书法书签,我慢慢悟出了诗画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后来父亲又允许我自由选择他做过评点的诗词,教会了我品评诗词,并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又打算带我拜访名师,所以,父亲对我学习古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用这个题目很适合。 3.示例:“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 这句话中的“破釜沉舟”一词,把“我”之前不敢打扰父亲但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急于表达和终于鼓足勇气和父亲交流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充满了孩子的童真。 4.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答案:①死记硬背(似懂非懂) ②我读父亲带回的唐诗书法书签 ③独具见解。 点睛:情节概括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总揽全文,宏观把握 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的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2.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标题的内涵及其作用。要紧密联系原文来分析,不能断章取义。答案示例: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小时候,父亲会亲手抄诗词,并指定诗词让我背,这样我积累了大量诗词;后来又给我买唐诗书法书签,我慢慢悟出了诗画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后来父亲又允许我自由选择他做过评点的诗词,教会了我品评诗词,并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又打算带我拜访名师,所以,父亲对我学习古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用这个题目很适合。 3.试题分析:题干“摘抄一处充满了孩子的童真的词语”。考查描写性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示例:“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句话中的“破釜沉舟”一词,把“我”之前不敢打扰父亲但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急于表达和终于鼓足勇气和父亲交流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充满了孩子的童真。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想象要大胆,突破常规,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题干要求作答)。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代诗人李庆保看到通州运河“碧空云影乱,破浪雪花堆”的盛况,高歌①  (“清浅潞河流,常维万里舟”/“天仓收正供,环海免鸿哀”)。赞叹漕船运来的粮食,不仅满足了朝廷的需要,而且也救赈天下的穷苦百姓。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通州是京畿重要仓储所在,被称为“天庾重地”。元朝参照金朝在通州的粮仓规模和形制在京通建造粮仓13座。其中的大运西仓、大运中仓、大运南仓一直到清代还都是当时通州的重要漕仓。

元明清时期,南方各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均由京杭大运河运至通州。繁盛之时,运输船只绵延几十里,在通州东门外运河上形成②  (“万舟齐聚”/“千帆竞发”)的盛景。

【材料二】

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同年更名顺天府,下辖五州七县。通州在各州县中地位最高,不仅要向顺天府负责,还要协助户部、工部、漕运总督署等部门管理粮仓和河道治理等工作。清朝前期通州又领三河、宝坻、武清三县,参与协调办理各种事务。而后,通州在顺天府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第一,通永道衙署驻扎通州;第二,东路捕盗厅驻扎通州;第三,在司法体制方面,顺天府设立通州理事通判,负责顺天府属州县共二十一州县卫的旗民案件的审理,在旗民诉讼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督察院、户部、工部、礼部等部门在通州还驻派分支机构。通州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朝廷和顺天府的部分行政功能。

【材料三】

编号

仓名

仓座

间数

粮囤

1

海运仓

45

229

16

2

南新仓

30

152

16

3

北新仓

49

245

8

4

旧太仓

42

213

23

5

禄米仓

25

123

5

6

太平仓

15

75

1

7

富新仓

28

 

 

8

兴平仓

30

 

 

9

大运西仓

112

561

282

10

大运中仓

64

321

74

11

大运南仓

49

247

72

 

注释:①[庾]露天的谷仓。

1.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诗句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

2.请你依据【材料三】,对【材料一】中“大运西仓、大运中仓、大运南仓一直到清代还都是当时通州的重要漕仓”进行具体说明。

3.当前,通州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从历史上看,通州有哪些优势?

 

查看答案

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两个人物,任选角度比较出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945年,《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文,英文版一改祥子和小福子的悲剧结局,安排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救了出来,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此,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祥子”》一文中感慨道:译者在事先未征求我的同意,“祥子‘好像转了运’”。

请根据你对老舍写作意图的理解,从《骆驼祥子》主题角度,劝说英文版编者把结局改回来。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从【链接材料】中分别选出与下面《论语》语录内涵相匹配的一项,填入表格中。(填序号)

《论语》语录

链接材料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______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_______

 

【链接材料】

【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乙】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查看答案

依据《鲁滨逊漂流记》,完成下题。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①______________(国籍)的丹尼尔·笛福。读过这部著作后,你最欣赏鲁滨逊②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语文老师要求做《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手抄报,请你在下面三幅插图中任选两幅作为你手抄报的素材,并分别配上标题。

插图___________(填序号),标题__________(不超过五字)

插图___________(填序号),标题___________(不超过五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