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以“合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铁杵成针”为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600—800字的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学校组织一帮一活动。你作为小老师,请从物理、化学学科任选一个实验,给你的辅助对象讲清楚实施的过程。
题目二:校文学社决定将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优秀作品汇编成书,书名叫《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行李》。作为校文学社社长,请你从“成书经过”“书名的深刻含义”“该书的价值”“对读者阅读的建议”等方面写一篇简短的序言。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共享单车,疯长之后需规范》,完成第下面小题。
共享单车,疯长之后需规范
黄庆畅
①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飘过,成为今春各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②共享单车,有低碳出行的环保理念引领,有时尚的共享经济支撑,解决了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好处多多,其受追捧自然在情理之中。
③人们在体验共享单车便捷的同时,也有丝丝忧虑:共享单车这种绿色骑行的方式到底能走多远?能不能为减少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发挥更大的作用?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因为共享单车一出生就头上顶光环,所以备受资本青睐。在商业的竞争角逐中,共享单车迎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同时也让一些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有的城市或地区投放车辆过多,乱停乱放、挡道堵路;并排骑行、逆道骑行,骑入机动车道,给道路交通添堵;涂改颜色、安装私锁、嫁接儿童座椅等等不文明、不安全现象屡屡出现。还有押金如何管理?骑车受伤由谁担责?这些问题和顾虑,是共享单车成长中的烦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共享单车的评价。
④能否解决共享单车快速成长带来的问题,不仅事关共享单车的前途命运,还影响着人们对绿色骑行、低碳出行的选择。因此,共享共治,让共享单车健康发展,让绿色骑行行稳致远,显得重要而紧迫。
⑤可喜的是,近日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出台了监管共享单车的征求意见稿,这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对共享单车这一创新模式的认可,以及对绿色骑行的支持。翻阅这些意见草案,有的设定了车辆投放总量上限,有的明确了停放规矩,有的规定了车辆技术门槛,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的思路。【甲】
⑥除了立规矩,人们还普遍呼吁,改善骑行环境,让共享单车有路可走、有路好走。笔者在骑行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骑着骑着就没路了”的尴尬,时不时被停在自行车道上的汽车挤到机动车道,还有逆向而来的电动车等等。骑行环境的好坏,是人们选择绿色骑行的一个重要考量,也是影响共享单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打造良好的骑行环境和规范的骑行秩序,各个城市还真得当个事儿来抓。【乙】
⑦让绿色骑行行稳致远,对相关企业来说,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千万不能唯利是图,不能像有的“互联网+”企业那样,砸钱跑马圈地占领市场,一旦培育起消费习惯后,就肆意宰割消费者。毕竟,共享单车涉及的老百姓众多,绿色骑行意识一旦受到创伤就很难恢复。【丙】
⑧当然,共享单车也离不开使用者的呵护。使用者要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安全骑行。
⑨如此多方共治,才能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把绿色骑行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选自《人民日报》)
1.文章从①___、②___、③___、④___四方面给出了“共享共治,让共享单车健康发展,让绿色骑行行稳致远”的建议。
2.下面的文字放在【甲】【乙】【丙】哪一处最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有规矩才成方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管理意见的实施,共享单车“野蛮生长”时期会很快过去,成长中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少。
放在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
3.请你任选一张图片,针对其不文明的行为对图中共享单车的使用者进行劝说。
阅读《跟着父亲学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 选自《读者》2017年10期,有删改)
1.作者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 达到的阶段 |
我背第一首诗和词 | ① |
② | 有画面感 |
我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 | 完全理解 |
我反对父亲的观点 | ③ |
2.本文的标题是“跟着父亲读古诗”。有同学认为不太适合,因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3.这篇文章很多词句充满了孩子的童真,请你摘抄一处,结合内容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摘抄:________
分析:________
4.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如:大量背诵、联想画面、圈点批注、请教名师等,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你的学诗经历,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代诗人李庆保看到通州运河“碧空云影乱,破浪雪花堆”的盛况,高歌① (“清浅潞河流,常维万里舟”/“天仓收正供,环海免鸿哀”)。赞叹漕船运来的粮食,不仅满足了朝廷的需要,而且也救赈天下的穷苦百姓。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通州是京畿重要仓储所在,被称为“天庾①重地”。元朝参照金朝在通州的粮仓规模和形制在京通建造粮仓13座。其中的大运西仓、大运中仓、大运南仓一直到清代还都是当时通州的重要漕仓。
元明清时期,南方各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均由京杭大运河运至通州。繁盛之时,运输船只绵延几十里,在通州东门外运河上形成② (“万舟齐聚”/“千帆竞发”)的盛景。
【材料二】
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同年更名顺天府,下辖五州七县。通州在各州县中地位最高,不仅要向顺天府负责,还要协助户部、工部、漕运总督署等部门管理粮仓和河道治理等工作。清朝前期通州又领三河、宝坻、武清三县,参与协调办理各种事务。而后,通州在顺天府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第一,通永道衙署驻扎通州;第二,东路捕盗厅驻扎通州;第三,在司法体制方面,顺天府设立通州理事通判,负责顺天府属州县共二十一州县卫的旗民案件的审理,在旗民诉讼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督察院、户部、工部、礼部等部门在通州还驻派分支机构。通州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朝廷和顺天府的部分行政功能。
【材料三】
编号 | 仓名 | 仓座 | 间数 | 粮囤 |
1 | 海运仓 | 45 | 229 | 16 |
2 | 南新仓 | 30 | 152 | 16 |
3 | 北新仓 | 49 | 245 | 8 |
4 | 旧太仓 | 42 | 213 | 23 |
5 | 禄米仓 | 25 | 123 | 5 |
6 | 太平仓 | 15 | 75 | 1 |
7 | 富新仓 | 28 |
|
|
8 | 兴平仓 | 30 |
|
|
9 | 大运西仓 | 112 | 561 | 282 |
10 | 大运中仓 | 64 | 321 | 74 |
11 | 大运南仓 | 49 | 247 | 72 |
注释:①[庾]露天的谷仓。
1.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诗句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
2.请你依据【材料三】,对【材料一】中“大运西仓、大运中仓、大运南仓一直到清代还都是当时通州的重要漕仓”进行具体说明。
3.当前,通州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从历史上看,通州有哪些优势?
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两个人物,任选角度比较出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