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飞雪。(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飞来峰上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填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连续的两句诗。)

(5)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 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 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弹琴复长啸 杨花榆荚无才思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名句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复习时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关键是不写错别字。如:“榆荚”“柝”“凌”“凭”。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徜徉在语文到天地里,我们感动于邓稼先“鞠躬尽cuì______,死而后已”的一生,领略到黄河伟大而又坚强到英雄气gài______,感受到端木蕻良在广大到关东原野上chì______痛的爱国情怀,也见证了杨绛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zuò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以“美从这里开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青月

徐保卫

①山水有情。美丽的香山,歇在美丽的太湖之畔!

②父亲,上世纪20年代,出生在那里,出生在一个昏暗的老屋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从师学会了木匠手艺,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木匠。后来,能到上海一个大学的建筑设计院工作,也是因为他的不一般的木匠功夫。香山木匠,举世闻名!

③我第一次去香山,是父亲满头大汗用肩膀掮了小小的我去的。一条弯弯的小路,在一条弯弯的小河边。正值桃红柳绿,一路上,风和日丽……在父亲高大的身上,我开心得很,因为还有凉丝丝的薄荷粽子糖。在香山乡下的老屋前,我看见太湖就在不远处,岸边有发青的芦苇在水浪的摇摆下,微微朝我点头。老屋的后面是青青的麦田,还有金子般抖动的朵朵菜花黄。依稀记得,黑灯瞎火,晚上和抽了好多烟的父亲,睡在昏暗的老屋里,我闻着浓浓的稻草味,听着太湖水的阵阵拍岸声……好想家里的小床啊!我,做了一个好怕好怕的梦!梦里的月亮是青青的!青辉下的树影里,像有鬼的样子。

④我第二次去香山,是捧着父亲的骨灰盒去的。已是仲夏了。一路上,汽车颠簸,车窗外的风景,跳动不停!在香山乡下的老屋后面,我看见山岙里有一片乌云在游移……很快,天空下起了雨。细细的雨,朦胧了我眼睛!看着一棵青青的大树下,凸凸的一个小坟头……我终于哭了!父亲,你本来不会这么早早离世的!是大革文化命的汹涌浪头把你淹没了!古典建筑,精美模型,何谓“封建糟粕”?我忘不了啊,那天,把你的不闭眼睛给轻轻抚合……你为什么不坚强呢?你曾经教化我的却是——要坚强!晚上,我孤独地睡在昏暗的老屋里,久久不能入睡……后来,有一个梦——是父亲!他在一棵青青的大树下,默默站着……树梢上,明明是一个青青的月亮!

⑤我第三次去香山,是一个清明节,我和姐姐一起去为父亲扫墓。一路上,全是平坦的道路,很快就到了。香山,还是那么美丽!可是,父亲的那个小坟头,不管我们怎么找,就是找不到了。找不到了,那棵青青的大树!乡下的族人告诉我们,那时候,村里“学大寨”,不得已,把土地动用了……混乱中,不知道把你父亲的坟移到了哪里。晚上,在昏黑的老屋里,我等姐姐睡了以后,独自走了出去。希望,青青的月亮,能够领我到父亲的安息处!可是,只听见太湖的呜咽声,只看见香山的沉痛影……哪里有父亲的一陌灵魂?我泪流满面……只能默默念叨——叶落归根,归吧,父亲,你就是香山了!

多年以后,属于父亲的一纸“平反证明”,在我的手里很轻很轻,但我知道,在父亲的灵魂里很重很重!

⑦山不转,水转。现在,我会常常去香山转转。因为,香山常在梦里!在梦里……青青的月亮下,有棵青青的大树;青青的影子里,有父亲默默地站着……过“节”的时候,我不会忘了点上一支掐掉过滤嘴的香烟,朝着香山方向,默默地祭奠!在青青的月亮下面,冥钱的烟火也是青青的……在青青的月亮下面,低头空撒的青梅酒,也是一泼青青的思念泪!

1.请概括一下我三次去香山的复杂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季羡林《幽径悲剧》

请你从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具体赏析第⑤节划线句和以上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的相同点。

3.如何理解第六节“多年以后,属于父亲的一纸‘平反证明’,在我的手里很轻很轻,但我知道,在父亲的灵魂里很重很重!”的含义?

4.第七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你说说文章以“青月”为题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书的颜值

周立民

①送书给一位教授,是我的《简边絮语》,因为是小巧的精装本、封面也做了一点工艺,引得他大发感慨兼牢骚:“哎呀呀,我写了三十年书,也没有出过一本这么漂亮的书”。我假惺惺地谦虚道:“谁让我书写得没你好,只好把书打扮好一点啦。”其实,书写得好,更需要装扮好。我要补充的是,这绝对不是海豚出版社印制得最美的书,甚至连“之一”都算不上。

②从做董桥开始,海豚出版社给书穿上了五颜六色的华丽衣裳,让它们花枝招展地走进我们的书房。那么多人买董桥,你以为都是为了文字啊,说不一定一多半人读不懂董桥呢,书的装帧让大家心安理得当一个“买椟还珠”者。到印出《一纸平安》时,我认为海豚社已经完成了自己书装上的革命,并迅速刮起了“海豚风”。书不仅仅是传播文明的载体,而且它从头到脚都应当是艺术品,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水准。我曾经说过:海豚社这样做书,给了写书人、读书人以尊严。

③我们都说文化需要积累,图书出版是文化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讲积累,那得积累精华,如果是垃圾,那种积累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一个出版社拿到好的书稿是本事,把好的书稿做好,是更大的本事。只有这样,它才真正为人类文明的大厦添了块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好书相当多,却也是对书的颜值相当不重视的一个出版社。比如重印世界名著,那些封面真让人庆幸原作者都在坟墓中,不然跳出来准挠死设计师。

④说了半天,不要有误解,认为讲书的颜值,就是涂脂抹粉,而且必须得用高档化妆品。非也,一本书的装帧好坏,不在这些,而在于是否“合适”,所谓合适,是装帧与内容的契合,与作者的精神气质契合,与书的种类和用途契合。

⑤不少出版社编辑,谈到作者、组来的稿子,兴奋和得意得像条龙,真的拿出那本书,又像条软绵绵的虫。每逢看到好稿子被做成那样,我都有种他们暴殄天物的恨恨感。云想衣裳花想容,书的颜值不是虫!

1.阅读全文,说说第1段写我送一位教授《简边絮语》一事有什么用意?

2.文章2、3两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作用。

3.第4段能否筛去?请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于 是 各 鼓 军 而 进 一 战 大 破 虏 师 遂 弃 牛 羊 而 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狱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B. 一战                 扶苏数谏故

C. 入见,问今是何世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其复来                 至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