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是什么?

2.请结合诗意,具体分析园子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游园不值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2.从门前的青苔看,此人不大与世俗之人交往;从“柴扉”看,此人家境不富有;从院子里花草树木的长势喜人看,此人喜欢养花种草情趣高雅;综上所述,园子主人应是一个热爱生活情趣高雅之人,或者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安贫乐道的隐士。 【解析】作品出处:《全宋诗》 作者:叶绍翁 创作年代:南宋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诗词的理解。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2.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诗词中的形象。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甲.你是否知道垃圾食品有多“坏”

①日前,网上有一段关于台湾12岁女童天天吃炸鸡导致肾萎缩的新闻引起极大关注,这名12岁女童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每天在放学后到小卖部买鸡排、盐酥鸡等油炸食物,再喝一杯汽水或含糖饮料,由于长期摄取高糖高油最后导致出现肾衰竭,不得不终身洗肾才能保住性命。她的主治医生提醒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过多食用垃圾食品。

②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③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④“垃圾食品”冠以“垃圾”二字,就是用来提示大家,这些食品食之无益,应当尽量少吃。其实在传统的中国饮食中,真正算作“垃圾”食品的并不多,而如今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青睐的洋快餐却大多与“垃圾食品”挂钩。比如炸鸡、炸薯条,巧克力奶昔,培根芝士汉堡等,无一例外都是能量极高的食物。

⑤有人称“垃圾食品”为“洪水猛兽”,其危害在于“三高三低”,也就是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低矿物元素。其中“三低”只不过是说它们对健康没什么益处,“三高”却实实在在会给人带来危害。特别是高脂肪,在提供给食物香醇口味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食物的能量密度,消费者吃同样多的食物会摄入更多的热量,特别容易导致肥胖。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全美四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到肥胖困扰,相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肥胖者要归咎于这类“垃圾快餐”。以一个轻体力劳动者为例,每天需要的能量是2100千卡左右,而一块炸鸡就能占到热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奶昔和巧克力的能量含量也不低。试想,一餐饭里吃掉一个大汉堡、一杯奶昔、一包薯条,再喝掉一大杯可乐,所摄入的能量恐怕已经超过了一整天所需要的量。要是没有充足的运动,过多的能量消耗不掉,只能转化为脂肪点缀于腰问和臀部。

乙.大家为什么爱吃垃圾食品

①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甜点和油脂含量高的垃圾食品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②研究发现,大多数垃圾食品都油大糖多,更能够给人们带来饮食的愉悦感。民间曾有“油多不坏菜”的说法,意思是炒菜多放油,吃起来就觉得香。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③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体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皮下脂肪永远“太薄”,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物能让他们生存下来。当我们看到食物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阿片样物质则是大脑分泌的另一种化学物质,它会让我们感到开心和享受,它和多巴胺共同作用,大脑就会把吃某种食物和愉悦的心情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不断重复。它们让人类的祖先在高脂和高糖食物中得到了享受,大脑便下令让祖先们去寻找这些食物。于是大脑就将摄入高卡路里的食物视作愉悦行为,指挥人们去寻找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即使进化到今天,虽然食物来源充足,大脑里的这种化学反应依然存在,让我们依然爱吃油大糖多的垃圾食品。

④处于压力之下的让很容易想吃高脂高糖类食物。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做法也许确实有助于缓解压力,因为垃圾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化学作用于抗抑郁药物类似。研究人员以两组老鼠为实验对象,先将它们长期与“鼠妈妈”隔离,造成精神上的焦虑与不安。一组老鼠被喂垃圾食品,另一组老鼠则被喂健康的食品。两组老鼠随后被安排分别穿越迷宫,进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进食垃圾食品的老鼠比起进食健康食品的老鼠,明显不那么焦虑了。科学家认为,“垃圾食品”帮助老鼠补充了大脑中缺少的压力激素受体,从而改变了它们的状态。

⑤当人体感受到压力,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皮质醇,它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血糖水平,给细胞提供能量,但是也会食欲增加,增加饥饿感,导致人更想吃高热量食物,导致肥胖。科学家解释说,压力会让人觉得生存受到威胁,必须多囤积些热量。

⑥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垃圾食品有这么多危害,却欲罢不能呢?是不是吃垃圾食品会上瘾?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吃垃圾食品成瘾后的实验鼠,会对一些健康食品产生排斥。研究认为,不断堆积的脂肪中,一些物质也会改变大脑的奖赏标准,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吃得更多,才能获得满足感。

1.阅读甲文,根据第①和②段,请给“垃圾食品”下个定义。

2.阅读甲文,分析第⑤段带点词语“洪水猛兽”的表达效果。

3.阅读乙文,如果第③段画线句改为“即使进化到今天,虽然食物来源充足,大脑里的这种化学反应是存在的,让我们爱吃油大糖多的垃圾食品”,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阅读乙文,依据③④⑤⑥段,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当看到食物时,大脑一般会分泌多巴胺,与阿片样物质共同作用,让人愉悦。

B. 进食垃圾食品的老鼠,比起那些进食健康食品的老鼠,明显不焦虑了。

C. 压力之下产生激素皮质醇,其任务就是提高血糖水平,给细胞提供能量。

D. 常吃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实验鼠大脑会发生类似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

5.阅读乙文,本文将人们爱吃垃圾食品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那年的冬天好大雪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

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哽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⑨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老家下雪了没?”“咱家乡的雪肯定要比这里大!”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花追逐着火车飘飞……

1.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我”和胡小兵喝酒——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大家都没有拿到工钱,还是一起回家

2.心理揣摩:第⑧段:“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 请揣摩“我”当时的心境,进行一段以第一人称角度表述的心理描写。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故事中“我”的人物形象。

4.作者以“那年的冬天好大雪”为题,有什么作用?如果是你,你想取个什么题目,并说说你取这个题目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下列“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春冬之时    B. 渔人甚异之

C. 何陋之有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甲】A坐在黑暗里默默地画着十字,然后小心地走近他,劝慰地说:“嗯,你干嘛这么愁啊?上帝知道应当怎么办.你看比咱们家的儿女好的人家能有几个啊?老头子,到处都是一样:吵架,打架,闹得一团糟.所有当父母的都得用自己的眼泪洗清罪恶,不止你一个人……”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乙】“真的,我得走!”B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选段中A和B都是外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2)甲段中的A家此前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这使A有些感伤。乙段中的B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了走的念头。

(3)A和B,一个高大粗壮,一个瘦小平庸,但她们都被读者赞美。请从A和B中选择一位,说说她美在哪里。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你对下列作家的情况,哪一项说法正确(       )

A. 《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成就都很高,我们学过他的《马说》。

C. 宋江、鲁智深、李逵、时迁、司马懿、张辽、陆逊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