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十余岁  阅:_   __  (2)不可得  竟:___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山门圮于河

3.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2)众服为确论。

译文: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答: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                                                   

 

1.(1)阅:经过,过了 (2)竟:终于、到底 2.山门/圮于河 3.(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5.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方法。 【解析】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2)王维的《竹里馆》中 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中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诗句是                  

(4)韩愈《晚春》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           。 

(5)《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文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他进行的情节概括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是(    )

A. 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 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 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 人类登月、 太空飞行

 

查看答案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 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 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 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 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