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甲】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便有妇人惊欠伸  _______          ②几欲先  ________

③款扉     _______          ④今客此  _______

2.选出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无敢哗/念无与为乐    B. 厅事之东北角/ 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C. 以弹絮业/以丛草    D. 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⑴觉:睡醒。⑵鼓:弹奏。 2.D 3.⑴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 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⑵里面(中间)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4.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 5.侧面烘托。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词类活用中名词作动词的用法。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A. 哗:喧哗。B. 以为:认为。C. 以:介词,把。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 酷类其声耳,其:代词,代指弹棉花的那种声音/其真无马邪,其:语气副词,表示反问,可翻译为“难道”。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 “众妙必备”、“意”、 “少”、 “稍稍” 的意思。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原文可知,原文口技表演者依次表演了“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失火、救火”三个场面,注意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侧面描写的手法。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甲乙两文都通过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绘突出口技表演者和乔山人技艺的高超。据此,举例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赏析:《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填空。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之景,请你描绘一下这句诗的画面。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在这条长河中,戏曲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迷住了中华儿女,迷住了世界上所有对中华文化钟情的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大舞台,一同欣赏这道美丽的景观,领略戏曲文化的魅力,从语文的角度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1)各抒己见话戏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戏曲种类(至少两种)。你对这些剧种有哪些了解?任选一种进行介绍即可。

我所了解的戏曲剧种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我最喜欢__________,对该剧种的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照搬下题黄梅戏的介绍)

(2)群腔舌剑论戏曲。

在e时代的今天,艺术形式日渐地多元化,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了空前的满足,而保存着最古老元素的传统戏曲,也就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渐渐地为人们所淡忘,代之而起的是“流行”,甚至出现了“我不追流行,让流行追我”的口号,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话题:中国传统戏曲,到底是去,还是留?卧龙中学七年级(1)班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辩题是“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反方辩题是“流行音乐更具生命力”。假如你是正方一辩,请你作申论陈词。

(3)出谋划策兴戏曲。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黄冈的地方剧种,随着时代发展,其重心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蓬勃发展。如何振兴黄梅戏,请你为“把黄梅戏迎回娘家”献上一计。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顾客:厂长,贵厂生产的毛巾,那上面的蝴蝶可是栩栩如生呐!

厂长(惊喜的):是吗?

顾客:我洗脸时,那蝴蝶竟扑到我脸上来了!

该顾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杜枚《泊秦淮》)

(4)无可奈何花,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伊索寓言》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猫和鸡》等,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_______,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等,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_________的,像《蚯蚓和狐狸》《鼹鼠》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