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句填空。【请注意:(1)~(6)题为必答题;(7)~(8)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

名句填空。【请注意:(1)~(6)题为必答题;(7)~(8)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题作答】

必答题:

(1)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4)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木兰花》)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杜甫在《望岳》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答题:

(7)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衣带渐宽终不悔 欲辨已忘言 白露为霜 红杏枝头春意闹 佳木秀而繁阴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名篇名句的默写,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在积累时,对重点篇目的重点句子的重点字词要做好落实,争取一字不错。同时,要扩大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诗词,加强自身的修养。该题考查的主要是课内一些诗词名句的理解默写,注意“辨”、“繁阴”、“磨洗”、“铜雀”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一)选文出自散文集《____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则孝道故事。 

(2)作者对于这两则故事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得到这本书既高兴又扫兴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照要求,改成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

为进一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氛围,共建精神文明,促进校园和谐发展。②推动师生阅读活动深入开展,诱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③吴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按照“全员参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开展了《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读书奠定精彩人生》为主题的首届校园读书节活动。

(1)第①处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词语运用有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虚,黑色剪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坚决、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芬色彩闪出的美丽。(Beyond《光辉岁月》)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壳:____________

(2)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

要求:①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请以我依然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记叙文,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沈碧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 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 有删改)

1.结合全文,谈谈“正”字计数法的高大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