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做题。 新华社加德满都6月18日专电(记者周盛平) 尼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做题。

新华社加德满都6月18日专电(记者周盛平) 尼泊尔中央银行副行长钦塔马尼17日说,中国首次为尼泊尔印刷的纸币质量更高,色彩更亮丽,价格也更便宜。

钦塔马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中国以前为尼泊尔铸造过硬币,但印刷纸币还是第一次。此次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一共印刷了2.1亿张面值100尼泊尔卢比(1卢比约合0.06元人民币)的新版钞票。新版纸币在图案、色彩、防伪方面都有一些改进,最引人关注的是增加了供盲人识别的凸点。根据尼中央银行发布的信息,发行这种盲人友好型纸币在尼泊尔历史上尚属首次。

给以上新闻拟定题目;

根据上面的文字,写出自己的启示:(不超过50个字)

 

题目:中国为尼泊尔首次印刷纸币,被赞物美价廉 启示:中国在邻国外交中积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解析】试题分析: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考试经常考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1.题文一致;2.一语破的;3.简洁明快;4. 旗帜鲜明;5.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或“哪发生的什么事”。答案:中国为尼泊尔首次印刷纸币,被赞物美价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例句,写出上联。

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查看答案

古诗词中有许多蕴含哲理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写出三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以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名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径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位呼应,浑然一体。

3.与本诗尾联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查看答案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④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⑤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⑨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B. 夫环/而攻之。

C. 兵革/非不坚利也。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对文章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对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

A. 举例论证,选取攻城的例子,阐明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B. 举例论证,选取攻城的例子,阐明如此之大的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C. 道理论证,阐明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D. 道理论证,阐明如此大的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即使有得天时也不能胜,说明了地利重于天时。

4.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取的攻城和守城的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实际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B. 文章主要不是论述战争,而是讲述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的重要性。

C.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成,有说服力。

D. 文章在论述得道者多助时,用了三个肯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

 

查看答案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  

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1.试探两个儿子的才干,曹操出了怎样的“一题”,由此可见曹操有着怎样的个性?(  )

A. 看哪一个儿子有魄力将门吏杀了出城去。表现出曹操的公正公平,为试探儿子才干,出此巧记。

B. 看哪一个儿子有魄力杀了门吏。表现出曹操的心狠手辣,为试探儿子才干,竟不惜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

C. 看哪一个儿子有魄力杀了门吏。表现出曹操的公正公平,为试探儿子才干,出此巧记。

D. 看哪一个儿子有魄力将门吏杀了出城去。表现出曹操的心狠手辣,为试探儿子才干,竟不惜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

2.曹操何时有了杀修之心?为什么?(   )

A. 发现杨修为曹植准备了“答教十余条”后,因为杨修已经介入了曹操二子争做太子的政治斗争之中,这是曹操所忌讳并且不允许的。

B. 杨修分吃酥后,发现杨修恃才放旷,这曹操“心忌之”的结果。

C. 发现杨修教曹植准备了“杀门吏出城后”,因为杨修已经介入了曹操二子争做太子的政治斗争之中,这是曹操所忌讳并且不允许的

D. 发现杨修猜出自己梦中杀人的心思后,有了杀心。

3.下列选项能准确体现曹操的性格的是(    )

A. 聪明机智,公平公正

B. 狡猾多疑 心狠手辣

C. 聪明机智 洞察力强

D. 狡猾多疑 爱护下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