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闻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闻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眷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2.下列细节描写,有着丰富的内涵用意,请加以分析。

(1)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合全文,加以探析。

4.有人说结尾处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是鲁老师的后人,也有的说是考古学者,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作判断并分析。

 

1.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落,形象的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 2.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众人一起念旧词的细节,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表明了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深厚影响,也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3.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个相关情节,紧凑聚焦;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对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 4.是鲁老师后人,从小说的几处照应句子中可以看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听到众人的谴责“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解析】 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文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是为了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幽雅;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落,形象的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 点睛: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去综合分析。第①句,把“眉间坊”说成是“人”字的一撇,其实是为下文鲁老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这种高尚的人格作铺垫,暗示了相文主题与“做人”有关;第②句,描写众人念旧词的细节,既让读者感动,又突出了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深远,于无形象中让大家记住了古训,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去选择判断即可。这篇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最明显的是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同时以“腰鼓”来暗示他身世的不凡,暗示他儿孙的不孝;也正是这“腰鼓”,让众人于无意中学会了古词,表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尾外地人对“腰鼓”的探问,又引发读者对其身份的猜测,引发出对孝道的拷问,从而突出小说的主旨。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文中的关键语句及文章主旨去分析判断。小说有几处照应句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 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听到众人的谴责“你懂为 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人赧然,掩面而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者是鲁老师的后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常给心灵排毒

 

    ①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一遇到辽阔的海、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第一感觉就是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伤,瞬间杳无踪影。当初,梭罗来到瓦尔登湖,我想他就是去排毒的。在那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巨著。而他如果一直在尘世生活,我想,他可能不会写出如此宁静、隽永的书。

  ②心灵的毒素必须清除掉,否则,严重时它们会夺去我们的性命、腐蚀我们的思想、吞噬我们的心灵。

  ③我们知道,孔融很器重祢衡的才气,多次在曹操面前夸他。于是曹操想见祢衡,但是祢衡很狂傲,不但不去跟曹操见面,而且还说了曹操的不少坏话,后又轻慢刘表、羞辱黄祖,最后为黄祖所杀。可见,祢衡是被狂傲“毒死”的。

  ④我们也听说过木马屠城的故事——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希腊联军假装败退,特洛伊人将敌人留下的一只巨大的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入城内,狂欢作乐。就在他们酣睡时,藏在木马中的勇士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瞬间就将特洛伊人打败。可见,特洛伊人是被掉以轻心、得意忘形“毒死”的。

  ⑤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毒素存在我们心里。某某因为嫉妒、欺骗,本该得到的玫瑰花却开在别人的手上;某某因为贪得无厌,踏上了不归路;某某因为懒惰、敷衍,该认真的事他却应付了事,最终难逃被辞退的命运……不把心灵里的毒素清除掉,你就休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⑥有人问纽约劝业银行创始人佛勒:“您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道:“用努力来发泄胸中的怒气。”人活于世,难免会碰壁、受伤,因此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与其把它们压抑在心里,倒不如用健康的方式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要知道,乌云散去是晴空。可见,给心灵排毒不失为明智之举。

  ⑦佛家云:“莫向外求”。诚如斯言,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能够帮助、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因此,我们心里的各种毒素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把它们“赶尽杀绝”。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这方面的东西盛得多了,那方面的东西就没有地方盛了。让我们把心灵里的毒素清理干净,腾出更多空间去容纳更多真、善、美,来滋养我们的身体、思想和心灵。

                            (选自2015年《心理与健康》第9期)

1.文章标题中的“排毒”有什么含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出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⑥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清 平 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1)上阕最后一句中“唤取”,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妙处?

(2)该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尔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释】①胜:平原君赵胜。

1.下列句中的“于”与“遂定从于殿上”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苛政猛于虎也

C. 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B. 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 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D. 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楚地五千里   方:____  

②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  臣:_______      

③一战而鄢郢 举:________  

若先生之言  诚: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乃与尔君言,汝何为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回目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什么?

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说说唐僧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僧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豁达明理,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汉。

B.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里,第一位医生因为替父亲看了两年病,毫无效验,又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就推荐了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这个生手便是城里的名医陈莲河。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在凄凉的墓地目睹了一场凶杀案的发生。这场凶杀案形成了一个悬念,因为真正的杀人犯印第安人乔把杀人罪名推脱掉,放在了酒鬼波特身上,而稀里糊涂的波特竟真以为自己杀了人。

D. 《西游记》中,卷帘将、天蓬帅在流沙河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只得请来灵吉菩萨帮忙。灵吉菩萨叫惠岸拿了红葫芦去流沙河,叫悟净出来,归依了唐僧。沙僧把他的月牙铲按九宫布列变成船,让唐僧他们渡过了流沙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