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论语》中有多处论述言行关系的语句。请你结合下面的语句,说说孔子对言与行的关系持...

《论语》中有多处论述言行关系的语句。请你结合下面的语句,说说孔子对言与行的关系持怎样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行后言、敏行慎言、言行统一。 生活中,有些人说了却不去做,言行不一。我们应该少说多做,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说。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所给出的孔子的四则语录的意思。概括为:先行后言、敏行慎言、言行统一。再结合这三方面答出给自己的启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桃李生在春日里,也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由桃李花开时的(生机盎然  兴味盎然)联想到人的青春年华,从此青春有了一个花样美称 “桃李年”。而从《诗经》中的那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开始,“投桃报李”就成为了互相赠、礼(shànɡ)往来这一传统礼仪的形象表达。同时,桃李花朵芬芳果实甜美,虽默默无言,但仍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树下因此被踩出一条小路来。司马迁便借此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的美德。当然,更(鲜为人知  广为人知)的是,桃李可以代指弟子门生。白居易就曾用“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来表达对裴令公弟子满门的赞誉。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应填写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赠   ɡ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丿礼上往来

B.赠   ɡ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一礼尚往来

C.赠   k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丿礼尚往来

D.赠   kuì     “长”字的第一笔是:一礼上往来

(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生机盎然    鲜为人知         B.生机盎然    广为人知

C.兴味盎然    鲜为人知         D.兴味盎然    广为人知

(3)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由此可知飞将军李广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A.诚恳真挚,深得人心           B.骁勇善射,战果丰硕

C.弟子满门,德高望重           D.智谋超群,意气风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丁酉之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我们惊奇地发现两馆都以“鸡”为题材,分别举办了“凤鸣朝阳”“金鸡唱晓”的主题展览。

陶俑、玉雕、瓷盘、青铜器、绘画等展品,让我们领略到金鸡或威武或温婉的风采。站在韩美林先生的“百鸡迎春”画展前,我们仿佛听到作为光明使者、吉祥象征的金鸡,正鸣唱着最美妙的歌儿,召唤着我们步入温暖祥和的2017年!

(1)参观展览后,请你从同学们书写的“金鸡报晓”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幅作为“博物馆之

旅”手抄报的标题,并结合这幅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说明选择的理由。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你选择:第____幅     书体:_____    理由:_____(限4个字)

(2)右图是韩美林先生创作的水墨鸡画,小组成员想在手抄报中用对联来表达观赏感受。请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雄姿威武迎春至,。

A.闻鸡起舞事业兴          B.清音嘹亮唤福临

C.鸡唱曙光报吉祥          D.莺歌燕舞贺新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请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闻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眷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2.下列细节描写,有着丰富的内涵用意,请加以分析。

(1)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合全文,加以探析。

4.有人说结尾处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是鲁老师的后人,也有的说是考古学者,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作判断并分析。

 

查看答案

常给心灵排毒

 

    ①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一遇到辽阔的海、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第一感觉就是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伤,瞬间杳无踪影。当初,梭罗来到瓦尔登湖,我想他就是去排毒的。在那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巨著。而他如果一直在尘世生活,我想,他可能不会写出如此宁静、隽永的书。

  ②心灵的毒素必须清除掉,否则,严重时它们会夺去我们的性命、腐蚀我们的思想、吞噬我们的心灵。

  ③我们知道,孔融很器重祢衡的才气,多次在曹操面前夸他。于是曹操想见祢衡,但是祢衡很狂傲,不但不去跟曹操见面,而且还说了曹操的不少坏话,后又轻慢刘表、羞辱黄祖,最后为黄祖所杀。可见,祢衡是被狂傲“毒死”的。

  ④我们也听说过木马屠城的故事——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希腊联军假装败退,特洛伊人将敌人留下的一只巨大的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入城内,狂欢作乐。就在他们酣睡时,藏在木马中的勇士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瞬间就将特洛伊人打败。可见,特洛伊人是被掉以轻心、得意忘形“毒死”的。

  ⑤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毒素存在我们心里。某某因为嫉妒、欺骗,本该得到的玫瑰花却开在别人的手上;某某因为贪得无厌,踏上了不归路;某某因为懒惰、敷衍,该认真的事他却应付了事,最终难逃被辞退的命运……不把心灵里的毒素清除掉,你就休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⑥有人问纽约劝业银行创始人佛勒:“您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道:“用努力来发泄胸中的怒气。”人活于世,难免会碰壁、受伤,因此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与其把它们压抑在心里,倒不如用健康的方式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要知道,乌云散去是晴空。可见,给心灵排毒不失为明智之举。

  ⑦佛家云:“莫向外求”。诚如斯言,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能够帮助、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因此,我们心里的各种毒素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把它们“赶尽杀绝”。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这方面的东西盛得多了,那方面的东西就没有地方盛了。让我们把心灵里的毒素清理干净,腾出更多空间去容纳更多真、善、美,来滋养我们的身体、思想和心灵。

                            (选自2015年《心理与健康》第9期)

1.文章标题中的“排毒”有什么含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出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⑥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