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名之则谁? 有仙则名 B. 卒获有所闻 卒中往往语
C.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 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⑶食之不能尽其材 ⑷长跪而谢之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⑵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⑶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⑷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⑸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⑹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卫灵公》)
⑺“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代诗人有用诗来抒发内心情感、志向的传统。杜甫望东岳泰山而发“ , ”的雄心壮志;范仲淹观岳阳楼而抒“ , ”的政治理想;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借舟自喻,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明示自己的豁达胸襟,同时也告诉好友新旧更替是必然这个道理。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六月是个离别的季节。回首(shì) ① 去的日子,心头不免( yǒng ) ②起怅惘 缕缕。但人的一生必定要走过许多“( yì ) ③ 站”,从而寻求新的征程。听听那首《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 liáng ) ④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相信吧,那过去了的,都是亲切的怀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只要你把头抬高点,别人就不会看低你。记住:人们是看不起低着头的人的。
把头抬起来,只要别忘了大地;把头抬起来,不可丧失了勇气;把头抬起来,不能忽略了更多的美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 “把头抬起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个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整洁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叶延滨的《心寻》,完成下面小题。
小姑娘老低着头。身边的爷爷叹了一口气:“你看什么呀?”“不早告诉你了吗?手机!”“手机有什么好看的,总看不完?”“你不懂,手机就是个世界。”“啥世界能装在那么小的物件里。”“虚拟世界,好玩着呢。”“啊,虚无的世界。”爷爷换了一个字。
老爷爷也低着头,像在寻找什么,又好像只是在想什么。身边的小姑娘说:“你找什么呀?”“没找什么,什么也没有了,也找不到了。”小姑娘听糊涂了,爷爷说的车轱辘话,没听明白。瞪大眼睛,想从爷爷嘴上听出什么?
爷爷是在找东西,是心里那些记忆。那时,爷爷也是个孩子,谁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爷爷小时候也是个爱低头看东西的孩子。
坐在城市街心花园长椅上,爷爷和小姑娘,都望着面前的水泥地。这些水泥地上有很多双脚走过,现在那些脚都离开了,光滑的地面上干干净净,连一片叶子都没有。
(如果这是电影,银幕上就出现了神奇的画面。)突然,这坚硬的水泥地,一下子变松软了,松软的像绸布,向四方散去。绸布波浪似的皱折带出一片雾岚,阳光把那潮湿的雾气凝成露珠,晶莹地点缀在草尖上。这些草就生长在刚才的水泥地上。茵茵绿草下松软的黑土,散发着泥土的芳芬。这是课本上的句子,小姑娘闻到那泥土的味道,想起了课本上的句子。这句子是说草原,还是说森林?草丛顶着露珠,簇拥朵朵小花。这些小花都是小姑娘没见过的。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草丛中的花都叫不出名,七彩缤纷,星星点点。爷爷说,它们就是老街坊,守在房前屋后。春天开花一直开到秋凉,一茬接一茬,把窗外的小天地,打扮得花枝招展。
草丛边,一队小蚂蚁像一条线从他俩的眼前爬过。爷爷想,对了,我就在找你们,小蚂蚁。小蚂蚁在爷爷的记忆中,是童年最早的朋友。喜欢蹲下来,看蚂蚁搬家,抬着饼干渣,举着蚂蚱的残翅,像一队士兵去打仗。对了,蚂蚱也是好朋友,草梗上趴着,爷爷伸手,蚂蚱两只后腿一弹,消失在阳光里。阳光下那肥大的南瓜花,招摇显摆,南瓜花鲜嫰的花瓣是蝈蝈的最爱。蝈蝈叫起来好听,有蝈蝈叫的夏天才算是夏天。夏天炎热多雨,草绿花香,谁都在家里呆不住。连慢性子的蜗牛也在园子里散步。蜗牛没惹谁,但爷爷小时候对蜗牛可有意见了。上数学课的老师说,有个台阶30公分高,蜗牛白天爬上去3公分,晚上滑下来2公分,多少天爬上台阶。抢着回答:30天!错了?!多叫人丢脸的事。不说蜗牛了,反正它们爬不远。那是蟋蟀,这可是孩子们追捧的明星级昆虫。蟋蟀讲究,老园子里才有。老园子的老墙根下堆着秦砖的残角、汉瓦的碎片,这些器件逗引出蟋蟀一阵幽幽的吟叹……
爷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小姑娘说:“对呀,这就是我寻找的,我的童年世界,也是每个孩子的童年世界。有花,有草,有奇妙的昆虫。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地气——和草对话,与花比美,成为昆虫们的朋友。”小姑娘高兴地说:“多好呀,我怎么没见过,这是真的吗?”
她的话音刚落,刹那间,眼前的一切像海市蜃楼无影无踪,还是那块坚硬的水泥地,从眼前铺向远处。站着的水泥楼和躺着的水泥地严丝合缝,寸草不生。
我的文章结束了。
假如这是一部微电影,片尾还会缓缓地推出片名……
1.阅读全文思考:具体地说老爷爷是在寻找什么?概括起来说又是在寻找什么?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章结尾说:“假如这是一部微电影,片尾缓缓地推出了片名……”请你为这部微电影拟写一个片名。(不少于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散文,是按小姑娘成长的经历为线索。
B. 本文以成长为话题,通过想象来反映生活道理,运用了对话描写、景物描写。
C. 本文通过写老爷爷与小姑娘的对话引出老爷爷的寻找,运用了插叙的叙事方法。
D. 本文的主题也很深刻,蕴含在字里行间,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很具有现实意义。
4.现实生活中很多“低头族”也像小姑娘一样,会见不到“接地气”的童年。阅读本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说说为什么?
5.读完本文和链接材料,你对于写作持有怎样的观点和建议。
【链接材料】写作文,写什么内容,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常常给了一个题目,孩子磨蹭一两小时还一字未写。什么内容,写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写平时观察到的事物,加以总结,归纳,加以提高,不就成了一篇作文了吗?
现在学校的老师布置作文,或者布置学生抄录好的作文摘要,常常让学生到手机上去抄。方便是方便,只是对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毫无益处。到真正提笔写作,脑子里又是空荡荡的。主要是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叫对自己有帮助的好文章。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将我在三大报上摘录的好文章贴到我的博客上,然后通过微信好友转发到我的学生的手机上,让他们也读一读我选的文章。我选的文章比他们自己选的文章对写作有用的多,让他们仿效。
——王志镐《关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