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媵人持沃灌 汤:热水

B. 录毕,送之 走:跑

C. 又患无师 硕:大

D. 白玉之环 腰:腰上

2.文中句子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各项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的一项是(      )

例句:计日

A. 书假余

B. 俯身倾耳

C. 中有足乐者

D. 衾拥覆

4.下列对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意思: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意思: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C.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意思:住在旅馆,主人每天又提供食物,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D.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意思: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5.对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直接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突出自己求学勤奋

B. 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 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 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1.D 2.D 3.B 4.C 5.B 6.B 【解析】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是宋濂 年代:明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理解错误,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腰:腰佩。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朗读节奏有误。应根据意思断句,意思是: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C项理解错误,句意为: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B项正确,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直接目的,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不是对同舍生的鄙夷。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B项理解不正确,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珍惜学习机会,虚心好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的名家代有才人,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1)请把班级分为三个小组,并说明各小组的活动任务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自己所参与的小组是编一本专题诗集,你拟定的题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展示活动成果时,前一组是古诗配乐朗诵,下一组是古诗歌舞表演,你作为主持人,如何把两个小组的节目巧妙连接起来?请写几句串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参照画线句子仿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广阔的语文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精彩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_                                ;优美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让我们心驰神往……

 

查看答案

《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作者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明朝代更替,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表明自己生不逢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题》中表达自己无私奉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