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篇作文题中任选一篇,写一篇作文。 题一:十几年的岁月走过,曾经的美好如花...

从下面两篇作文题中任选一篇,写一篇作文。

题一:十几年的岁月走过,曾经的美好如花般绽放在记忆深处,那也许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也许是一份美好的感情。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请以“铃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二选一;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绚丽的烟火,转瞬即逝,花开花落,雨过天晴,又曾在谁的青春年华里划过痕迹? ——题记 生活是一首现场直播的钢琴曲,扰乱你一天的心绪。 回忆是漏沙,一点一滴存入瓶中。 再回首,是怦然心动?是泪点? 今年16岁了,已走过十几年岁月,记忆的相册翻了又翻,又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五岁时,妈妈亲手做的公主裙,我脸上洋溢的笑。 六岁时,爸爸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风拂过脸颊,阳光的那般温暖。 六岁时,表姐从外面特地为我买了一只精致的表,时针在转,我在笑。 八岁时,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小公仔时,我的笑。 十二岁,语文考试竟然得了第一名,试卷格外温和,第一次爱上语文时的会心一笑。 十三岁,因为生日的缘故第一次去了游乐园,那时觉得旋转木马是一个梦。 十四岁,英语考试的一次次成功,我脸上洋溢的快乐。 十四岁,十五岁…… 这一点一滴,或许看来有些幼稚,却曾在我心头绽放过,绚丽过。 每一朵花,都开在了记忆深处。 烟火转瞬即逝,却曾绚丽过谁的笑? 花开花落,曾衬托过谁的落寞? 雨过天晴,曾牵制了谁的梦? 记忆里收藏了太多太多,或许它曾径直走过,又或许它曾与你拥抱过。 愿你生命中有足够的梦,再绚丽出更美的花。 多希望也能有“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树下,风在梢头,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闲适,意境。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考查考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写文章,不仅要会实写:写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也要会虚写: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艺术真实。本作文题目是“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前面有一大段提示性的文字,能打开我们的思路,该题目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作文难度不大,大多数考生都容易打开写作思路。题目里有两个关键词语:“花”和“记忆深处”,题目可以理解为:一个美好的记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理解,可能更容易构思成文。作文时,可以写现实生活的“花”,更应该是让自己心灵得到洗涤的“美好事物或情感”。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点睛:这类带有比喻性质的题目,写作时,一定要分析题目中的“物”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而不应该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意思。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立意高远,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才能打动和感染读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记忆

孙  犁

①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②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③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④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⑥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⑦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⑧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

⑨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

⑩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

⑪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⑫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

⑬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

⑭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⑮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

⑯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

⑰“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⑱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3.第⑮段写作者想为父亲立碑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最后一段写父亲请姓吴的老头吃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式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圣神。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办法,其效果是什么?

3.请说说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亭亭净               (2)乎众矣       

(3)有久不决           (4)尚可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不 听 乃 委 手 版 归

3.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

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少于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②兜鍪(m6u):头盔,代指士兵。③指孙权统治东吴,坚持抗战,不向曹军低头和屈服。④曹操赞扬孙权的话。

1.词的上阕部分交代词人观景的地点是         ,写景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包含着作者对

                           的感慨。

2.联系辛弃疾的生活经历可知全词包含着         的强烈感情;简要分析本词与他的《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盐阜大地,悠悠情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盐城,了解盐城,我校举行了“美丽盐城”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舌尖上的美味】盐城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下面两句是用来赞美盐城特色美食的,请运用对偶知识,把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伍佑醉泥螺传千年八方享誉

下句:                       

【记忆里的传承】仿照下列语段中的画线句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盐阜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盐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冬三十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如香茗般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视觉上的仙境】盐阜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处你熟悉的盐城景点。(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