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段阅读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_____) (2)会匈奴大入塞 (_____)
(3)一鼓作气 (_____) (4) 范兵不敌 (_____) (5)公将鼓之 (_____)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 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古诗文默写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通过自身的经历,进而指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赞美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莲曲》中与“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
(5)细看来,不是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江雪》中柳宗元通过形象反映自己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坚强不屈的诗句:____ ,____。
(8)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以动衬静,烘托怀才不遇,孤独寂寞心灵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望岳》一诗与“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 朵如葡萄,____________,壳如红缮,___________,瓤肉莹白如冰雪,________,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请在空格处补全标题。
3D打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美国科学家利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一副塑料机械臂,使一位两岁小女孩的残疾手臂能够正常活动。不久前,美国一名25岁的大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有杀伤性的手枪,美国政府计划新建多个专为军方服务的3D打印研究中心,引起了民众的担忧。
毕业晚会上,小刚同学准备献唱《朋友,别哭》,可当音乐响起时,他却紧张的忘了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你说:________
品味名著。
①学者胡适说:“《西游记》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
参照示例,再举一个神仙妖魔也有人性的例子。
示例:孙悟空骄傲自大,你看,他常常吹嘘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都杀了!”
说这话的是谁?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姓名(或绰号):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搭配不当的一组( )
A. 《爱莲说》——周敦颐——宋朝理学家。
B. 《芙蕖》——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
C. 《三峡》——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D. 《与朱元思书》——吴均——北朝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