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 像你这样目不窥园,不注重观察大自然,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 【解析】试题分析:目不窥园: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此望文生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C. 在那恒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

D.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ūn)    名(zhù)   鞠躬尽(cuì)

B. (cái)    起(dié)   气冲牛(dòu)

C. (zǎo)    气(pò)    深痛绝(wù)

D. (suì)    败(tā)    沥心血(lì)

 

查看答案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一: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我们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接受、赞赏的机会要多。顺境中我们应该拒绝自满,逆境中我们应该拒绝放弃; 学习中我们应该拒绝散漫,生活中我们应该拒绝放纵。

请你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请注意:①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争取加分。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二:亲爱的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料理家务、独自出行、初学某种技艺,甚至对别人的一声道歉、一次喝彩、一个许诺、一份关爱——难吗?其实并不!只要你勇于去体验、去思考,就能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以“___________,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少说是一种智慧

(1)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大师对话语的精辟见解让人颇受启示。

(2)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生活和工作之中,人与人之间运用适当的语言,可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增添乐趣、促进工作。然而,话语过多、夸夸其谈,便会让人生烦起厌。

(3)“善言不必多,言多必有失。”历史上的文臣武将,都明白“多言必败”、“多事多患”的道理,都知道管好口舌的重要性。东汉名将马援,很讨厌议论别人长短的人,他说:“儿孙中有人有这种行为,让我难受,我宁愿去死。”清代名臣曾国藩也认为“多言失德”,他说招致品德败坏的是“长傲”与“多言”。

(4)话语过多,往往显示出自己的虚伪浅薄。俗语“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叮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看一个人,评价一个人,智者不会光听这个人是怎样说的,而是要揣摸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更要看这个人是怎样做的。少说话,不是不说话,是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说合适的话。说话之前,注重观察、审视、酝酿和蓄力,如同拉弓射箭一样,拉弓蓄力,射出去的箭才铮铮有声。麻雀每天从早到晚,啾啾叫个不停,却不引起人们注意;楚南有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5)少说话,多倾听。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倾听自然,回归自然,净化心灵,找回真实的自己。你也可以倾听自己,与自己对话,真正读懂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加热升温,摈弃虚华与浮躁,驱逐烦恼和郁闷,创造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旋律。

(6)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同志、朋友和家人,多一些微笑,保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面对无奈事情,淡然处之,微微一笑,若无其事,乃是最好的应对办法。面对天灾人祸,多一些微笑,保持豁达的心境和乐观的态度。

(7)少说话,多思考。多思考,就不会片面看问题;多思考,话语和行为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多思考,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容易被人接受。

(8)少说话,多干事。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陷入困境,不将“难”字挂在嘴上,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做出成绩后不表功、不炫耀,不居功自傲,要学会守拙,善于推功揽过。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也要少说话,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9)少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艺术,还是一种美丽、一种智慧。记住大师的告诫,话语像黑夜星星。黑夜星星虽然少,但给人光亮,照人前进,被人欣赏,受人点赞。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的(1)段用朱自清文章中语句开头,有什么作用?

3.选文(3)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4)段划线句。

5.根据文意,在选文(6)段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6.请你谈谈选文(9)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1)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2)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 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3)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 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__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5)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细读第⑸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5.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