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这件事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这件事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终于取得一致意见。

B.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C.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D.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 【解析】试题分析:A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C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D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是一只旅鼠。”我说,接着补充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B. 这件事小至个人、家庭、大至民族、国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 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

D. “繁殖得有多块呢?”他追问道。“这……,”我无言以对了。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 (ào)   蓬(hāo)  菜 (xiàn)  美味佳(yáo)

B. 取(móu)  和(xù )  齿类(niè)  即物起(xìng)

C. 鹏(kūn)  衅(tiāo)   微(xī)     劳任怨(rèn)

D. 尺(zhǐ)  默(xián) 猎(shòu)    众目睽(kuí)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欲上青天览日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志向,其中最能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李白在《行路难(其一)》借典寓意,表达自己对从政仍有期待的两句诗是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                 ,________。

(6)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名义是防止朝鲜导弹,其实是针对中国,用《醉翁亭记》的这句话“                    ”来形容真是恰当不过。

(7)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8)《爱莲说》中说“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意思相近的诗句:质本洁来还洁去,                

 

查看答案

(1)童年走了,其实快乐却常在;旅游结束了,其实美景却常留;朋友远离了,其实友谊却不曾疏远;好书读完了,其实感受却不曾消失……

请以“其实 不曾消逝”为题,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屡麻蒿⑥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 】①任末:人名。②常师:固定的老师。③笈:书箱。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静:同“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同舍生皆绮绣   被:

(2):主人日再       再:

(3):依林木之下     或:

(4)其衣裳          题:

2.选出下列划线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无从至书观              属于作文记之

B.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C. 不学,则何以成        学不思则罔

D. 不学                    花之隐逸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