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蓄 zhù 魁梧 wǔ 顶礼膜拜...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蓄 zhù    魁梧 wǔ    顶礼膜拜 mó    书声琅琅 lánɡ

B. 祈祷 qí     蕈菌 jùn   扣人心弦 xián  兵不解甲 jiě

C. 恣睢 suī    脱臼 jiū   泰然处之 chǔ     稍纵即逝 jí

D. 嘈杂 cáo    隘口 ài    寥寥无几 liáo   毋庸赘言 wù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应为魁梧(wú);C项应为脱臼(jiù);D项应为毋庸赘言(wú)。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生,是一种承受。承受了痛苦,就会变得坚强自信;承受了幸福,就不会被幸福淹没;承受了成功,才不会迷失方向;承受了失败,会更加坚定与深厚……人生,需要承受。承受孤独,会倍加珍惜亲情和友谊;承受责任,会体悟到诚实与崇高;承受平淡,同样需要一份超然和淡定。

请以“承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奶奶的月饼不见了

    温奶奶在副食店称了二斤月饼。售货员用脆黄的纸,将月饼包成了两包,用纸绳细细地捆了十字花,又打了一个麻花劲儿,递到温奶奶手里。小小的店,有人一次买二斤点心,是大主顾了。 

温奶奶出了店。见远处沥青面公路上有人,就稍侧身,半背着脸,把纸包撕开了一个口子。一块月饼褐黄色如齿轮一样的边儿,就露了出来。温奶奶看看还不满意,那口子随着人走动的步幅一张一合,有的时候裂口合到了一处,里面有什么就看不大清楚了。她用两个指头捅进包里撑了一下,口子就大了,月饼能露出半个脸。 

温奶奶老了,牙口还挺好,最爱吃月饼,咬不动就蒸透了再吃。一块月饼能让嘴里甜半拉多月,哪样点心有这般经吃? 

温奶奶小脚,拎两大包月饼,一包还是破的,黄纸飘飘,扭呀扭的就格外引人注目。 

“唷!温奶奶!买月饼了?离月饼节可还早着呢。”公路边的甲男眼尖,觑见纸包里褐黄色的齿轮说。 

“我吃月饼可不论时辰。想吃就吃。”温奶奶得意地说。心想你小子可没说到点上。 

“你这个人,真是糊涂。别人是一年吃一回月饼,奶奶是天天过八月十五!”乙女说。 

温奶奶赞许地看了这小媳妇一眼,心里说,人俊心也灵,这还差不多。但又稍存遗憾,还没说到根本上。 

就在温奶奶心里埋怨大伙怎么都这么笨的时候,丙男茅塞顿开,大声说:“温奶奶,您那在外工作的儿,又给您汇钱了是不是啊!” 

这就对喽!温奶奶展开青筋毕露的手,托着月饼包说:“可不是!要不哪能买月饼!大伙尝尝吧!”她把囫囵的纸包往旁人手里塞,别人哪里消受得起,就推让。 

一辆载重汽车开过来,老远就夹带呼呼的风声。人们赶紧闪开。温奶奶也忙着躲,扎撒着的手一时收不回来。被她撕了口的那个纸包,就像溃了堤,月饼横着就甩了出去。别的几个还好,眼见得划着弧线散在近旁。唯有最先挤出破口的那个月饼,早早地落了地,恰是立着的,那个月饼又做得格外周正,咯噔噔像哪吒的风火轮,在公路上笔直地滚起来。载重卡车风驰电掣地开过来,扑起团团烟尘。月饼在车前迫不及待地逃着,大轮子与小轮子的距离越来越窄了,就要追上了,大伙瞪大了眼,不错眼珠地看着…… 

待那个庞然大物驶过,公路上早不见了那个月饼。大家就替温奶奶可惜。温奶奶自己也可惜。 

家穷的丙男腼腆地说:“温奶奶,压碎的月饼您就不要了吧?我家孩子多,就把碎渣子扫回去,让孩子们也尝尝月饼。”温奶奶慷慨地说:“都归你啦!”嘴慢的人就恨自己怎么没说在前头,只有袖了手,跟了丙男去看月饼。心想碎成粉未才好呢,大家都吃不上。

人们走到近前,见乌青的柏油路平平坦坦,没有想象中砂石样的碎碴。心想载重车就是厉害,单是车轮卷起的风,就把恁大一块月饼吹得连沫都不剩一星。

别人就心满意足地走了。丙男不死心,心想怎么也得留下点什么吧。他在公路上走来走去,突然发现某块地方比别处低。他蹲下身,半跪着腿,用双手胡噜开浮面上的尘土,一个碗口大的路疤出现了。他索性趴下,用手指沿着周边清了轮廓,又撅着屁股鼓足腮帮用力去吹,土飘起来,又落下。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完整地露出脸。它镶在沥青中间,好像一枚金色的勋章。

丙男赶紧用土把月饼盖上,若无其事地回家。晚上才来把月饼挖回去,掘月饼时颇费了力气,工具也不称手。后来还是他老婆想起家里还藏着几根江米条,说是等孩子哭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好填他嘴里哄着玩。孩子虽有几次哭得像要断气,最后还是挺过来了,江米条就节省下。现在找出来当撬杠,真是极好用的,一下就把月饼撬出来。 

全家当时就分吃了 ,先吃的月饼,后吃的江米条,味道真好。

(节选自毕淑敏的《月饼的故事》)

1.本文以“月饼”为线索,依次写了温奶奶买月饼“窥”月饼、             卡车“碾”月饼、丙男找月饼、合力撬月饼、           等内容。

2.文章多次写月饼纸包“破口”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1)“就稍侧身,半背着脸,把纸包撕开了一个口子。”(从描写角度赏析)

(2)“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完整地露出脸。它镶在沥青中间,好像一枚金色的勋章。” (从修辞角度赏析)

4.丙男“全家当时就分吃了,先吃的月饼,后吃的江米条,味道真好”。月饼的味道真的很好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实在是一种可怕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成功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

3.本文着重从哪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

4.分析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木雕神技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泺(luò)口:地名。②竹簏(lù):用竹子编的圆形容器。可译为竹篓。③鞯(jiān):鞍鞯,又称鞍韂,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见一人竹簏(      )       

②昭君频频回(      )

宾客大宴(      )         

④中力拉崩倒之声(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锦鞯被犬身    不木为之者(《活板》)

B. 簏中出木雕美人    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 跨犬从            石青糁(《核舟记》)

D. 生者            匠师其言(《梵天寺木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安置已,叱犬疾奔。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本文着重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木雕的?结合原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木雕神技”之“神”有哪些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燕山春暮

明·张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1.诗歌一、二句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暮春之景,有何作用?

2.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但本诗三、四句的两个“江”字和两个“归”字却用的恰到好处,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