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夏 夜 追 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夏 夜 追 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体会题目中“追”字的妙处。

2.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追凉”,即觅凉、取凉。表现作者对“凉”的渴求。 2.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 【解析】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1.本题考查赏析诗题的能力。追的意思是追寻,表现了作者对炎炎夏日对凉爽的渴求。“追凉”,即觅凉、取凉。表现作者对“凉”的渴求。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题目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后两句诗的意思是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从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内心的平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_______   (2)属凄异_______

(3)二人对______ (4)越钱塘,长江____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    B. 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C.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能察,必以情    D. 乙翁欲扶  送杜少府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言诗文填空。

(1)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中《蒹葭》)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描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有时,他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常常让我记上一生。

    我跟他讲了我的故人克留什尼科夫,这是个大脑袋的孩子,是个打架能手。我打不过他,谁也打不过他。“好事情”听了,说:“这是小事儿,都是些笨力气,真正的功夫在于动作的速度,懂吗?”

    下星期日,我试着把拳头打得快一点,果然不费大劲就把克留什尼科夫打败了。

    从此,我就更重视“好事情”的话了。

“任何东西都要会拿,你懂不懂?要善于拿,这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啊!”

    我一点也不明白,可其中的神秘感让我永远记住了。

    家里人越来越不喜欢“好事情”,连猫也不往他膝盖上爬了,而别人有膝盖它都上。

    我因此打过这只猫,为了让它别怕“好事情”,我差点气哭了。

“可能是我身上的酸味儿吧,它不喜欢!”

(1)“我”为什么把“好事情”当作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好事情”为什么不讨人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仿写。

请关注母亲的白发,你会找到岁月的痕迹;请留心老师沙哑的声音,你会看到无私的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黄昏,我来到湖边,向湖心游去。野鸭子游过的水不纹与我拨出的涟漪轻轻吻合。水草不仅将湖水浸得碧绿,也将我浸得碧绿。水覆在肌肤上的感觉,像柔软洁净的丝缎。五百个人所在的湖畔营区,寂静无声,瑞士人在静默中低声细语,小心翼翼地不去破坏别人欣赏夕阳湖光。

A. “涟漪”“寂静”都是名词,“洁净的丝缎”“低声细语”都是偏正短语

B. “水覆在肌肤上的感觉,像柔软洁净的丝缎”这一句中,“水”作主语

C. “水草不仅将湖水浸得碧绿,也将我浸得碧绿.”这一句是并列复句

D. 文中划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湖光”后面加“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