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试题。 中国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试题。

    中国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例如,中国古人一直崇尚“和”与“稳”,历经千年,它们已成为内涵丰富的中国精神文化元素之一。

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世瞩目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主会议厅(图一),天花板是青花瓷团,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也是世界最为熟悉的中国标志性符号之一。用它架设着金丝楠木的四梁八柱,寓意_____________

1.下列(图一)选项中,主会议厅天花板的最符合中国元素的寓意是(        )

A. 四平八稳    B. 四海为家    C. 四海升平    D. 四面八方

2.(图二)是G20峰会会标,请从图中找出一处蕴含的中国元素,并做简要说明。中国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说明: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元素的两项是(      )(       )

A. G20峰会中使用的座椅全是圈椅    B. 峰会国宴席位前摆放的是丝绸邀请函

C. 峰会期间西湖夜晚美丽的灯光秀    D. 新闻中心以《富春山居图》作为背景

E. 宣传片中展示了民间戏曲:越剧    F. 峰会官方指定用车是浙江产吉利汽车

 

1.A 2.(3) (1)会标中的印章,中国印章古已有之,它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代表着诚信,嵌入在会标中体现了中国的担当及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2)汉字“中国”(或隶书“中国”),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字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代表。会标中使用隶书书写的“中国”二字,体现了典雅、华美、庄重之意,凸显浓郁的东方特色。 (3)桥形图案。中国杭州多桥,其历史文化也与桥密不可分,以此为会标,透出杭州融汇古今,灵动开放的底蕴,同时,桥作为连接双边,构建对话的载体,代表了开放、理解和沟通,形象地诠释了G20峰会的精神。 3.CF 【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标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着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此题可从语段中的表述中获得认识,中国一直崇尚“和、稳”,而此图中“四梁八柱”则体现的是建筑的坚固与平稳。 2.会标中的印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因为印章在中国古已有之。它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印章的使用是一种承诺,代表着诚信,会标中使用则体现了中国的担当及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3.A圈椅是中国古代的常用座椅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 B丝绸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之一,代表了中国的文化;C西湖美丽的灯光秀则是现代化的展现形式,其它国家同样能掌握,不独中国;D《富春山居图》,则是中国古代名画之一,代表了中国文化; E越剧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代表了中国文化;F吉利汽车体现了现代化,是世界汽车技术的综合合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名著,完成试题。

1.凡尔纳被公认为                        ,《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的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简述其中一次历险的经过。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试题。

英 雄

 ①匆匆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神智不清,只是看医生和护士忙着给她输氧、输液。

 ②氧气罩罩着她的脸,她艰难地呼吸着,但神情却安详、镇定,没有疼痛袭身时,那种难以忍受的表情。相形之下,医生和护士的表情却显得特别严峻。

 ③我站在病房的一个角落,有点手足无措。

 ④我突然想起了四十年前,还在读初中的我,跟母亲去一所镇医院就诊。

 ⑤当时我风湿热发作,几个大关节红肿疼痛,举步维艰。医院没有电梯,母亲背着我,从底楼的门诊室一直背到四楼的病房。我下巴搁在母亲的肩头,侧着脸似乎看到了母亲的鼻尖,有一滴汗珠,随着摇晃的身子,摇摇欲坠。我很想腾出一只手,把母亲鼻尖上的汗轻轻抹去,但一时间害羞起来,终于没有伸出手去。到了病房,值班医生把我安顿在床上,他是我家的邻居,跟我们都熟悉,他大概也看到了母亲脸上的汗,就笑着说:“别冒汗了,你儿子住院是可以享受一半医保的,不会花太多的钱。”母亲笑了起来——当时我家的经济条件确实拮据。我真不知道,母亲的冒汗,是因为背我太累,还是在为医药费担心。但当她随着医生的玩笑话笑起来时,我却笑不出来。

 ⑥其实,母亲一直比我更乐观、更勇敢,也更有力量。

 ⑦五十年前反修防修,我父亲因为被冤枉成“特务”正在接受隔离审查,所以家人经常成为游行者骚扰的对象。我家是临街的老房子,那天有游行队伍从我家经过时,我母亲正用一只大脸盆在门外边给我和姐姐依次洗头。走在队伍前面两位领大家喊口号的人,看见了我们,突然换了口号内容,把反修防修变成了喊打倒我父亲的名字。游行队伍很长,连绵的口号汹涌而来,我和姐姐听到了先是一愣,接着就大哭起来。母亲当即把我俩推进门里,然后端着那一大盆水,冲到队伍前面,把一长串队伍硬是拦了下来。我和我姐躲在门里,看涌上来的人把母亲围起来,母亲被人群湮没了,彼此说什么根本听不清,只觉得街上吵成一锅粥。最后不知怎么一回事,游行队伍就此散掉,母亲毫发无损回到家里,嘴里还嘀咕着:“他们怎么可以自说自话喊口号,喊什么口号都由上级规定的,还以为我不知道呢,我踩正了道理,还怕他们不成?”一边嘀咕,一边微微显出得胜回头的样子。

 ⑧我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独自一人,当街把那么一长串游行队伍拦下来,对我母亲佩服得不得了,简直把她当成了电影里的英雄。

⑨现在,我依然相信母亲,相信母亲是一位英雄,能够镇定地面对死亡,能够独自一人,把死神的阴影,挡在我们的家门之外。

1.全文回忆了关于母亲的两件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

四十年前

我风湿发作

(1)

 

在医生的善意玩笑后,母亲笑了。

五十年前

(2)

 

母亲一个人拦下了游行队伍,据理力争。

(3)

 

 

 

2.文章第⑤段写道“母亲笑了起来”和“我却笑不出来”,根据上下文, 母亲“笑了”是因为                                                            

“我笑不出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并说说文中母亲的具体表现

(1)__________   具体表现:                                           

(2)乐观勇敢的母亲具体表现:“我”风湿热发作的医治,给本不宽裕的家庭又添

负担,母亲依然微笑面对。

(3)_________   具体表现: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表达了“我”对母亲这次也能战胜病魔的坚定的信心。

B. 为母亲镇定地拦下一长串游行队伍的英雄事迹而自豪。

C. 表达了“我”对乐观、勇敢、有力量的母亲的敬佩之情。

D. 点明了母亲在“我”心中是英雄,呼应题目,升华主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试题。

呜呼,未来的CEO

①CEO,一个时髦的名词,中文意思即为首席执行官。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在治理公司结构时出现了这一新名词。首席执行官为一种高级职务名称,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执行官;所以,又可称为行政总监。随即,这个名称渐渐在全世界流行。           ,它也来到了中国。CEO,多么闪亮、多么耀眼、多么气派,而且是英语的叫法,在我们周围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公司,那就意味着最顶级的上司和最有实权的人物了。

   ②不料,这么一个周身闪耀金光的名词,成为一些人诱惑儿童家长的钓饵。

   ③儿童CEO培养学校、少儿CEO培训中心……那可真是扑面而来、应接不暇。这些学校几乎都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口号:您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将还给您一位未来的领袖!我很想知道这样的学校也罢中心也罢,究竟会怎样塑造一个未来的领袖未来的CEO呢?课程表上有马术、高尔夫、橄榄球,还有战略研究、战术研讨、管理学、厚黑学和三十六计。我有些明白了,所谓的CEO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玩国外贵族们玩的东西、学习各种进攻与守卫的手段或谋略。这种学习,真的适合中国孩子吗?

    ④那些体育运动,对孩子来说足够安全吗?在孩子心智还没发展成熟的时候就接触那些尔虞我诈的韬略,对孩子真的好吗?其实,社会上好多类似的学校,瞄准的就是家长的钱袋。各种语数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的补习,那是第一步,张挂起“同步”的旗帜,扬言“成绩不进步退还学费”;其次,那就是种种兴趣班。不是说要素质培养么,那好,种种乐器种种美术种种体育全面开花。最新颖的,就是用未来作诱饵,让家长们的心不动也要动。

    ⑤面对儿童教育的这种乱象,我不由得想起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一句名言:“人各有才,才各有小大。大者安其大而无意于小,小者乐其小而无慕于大。”苏大诗人还进一步指出,应“是以各适其用而不丧其所长”。通晓而明白的话语,我觉得仿佛就是针对我们今天所言,而且还一针见血。家长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往大里去,而且是越大越好,但是这适合每一个孩子吗?

    ⑥那些胡乱开价、名称往大里起的所谓培训、教育、学校,说穿了就是迎合了一些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脆弱心理。

    ⑦中国传统教育从一开始就着手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和处事能力。也许,这些才是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的根本。而那些花里胡哨、名目繁多的什么什么领袖、CEO教育,说到底,最后给予孩子的又有些什么?

1.第①段中“      ,也来到了中国。”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      )

A. 于是    B. 因此    C. 所以    D. 终于

2.联系上下文,第⑤段中加点词“乱象”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

3.从全文看。所谓CEO教育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是

4.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CEO”、“最高执行官”、“行政总监”的意思一样。

B. 应对CEO教育乱象就是要重新回归传统教育形式。

C. 应用苏东坡的名言是为了强调人各有才、各适其用。

D. 那些胡乱开价的所谓CEO教育,最终目的就是敛财。

5.第③段画线句“所谓的CEO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玩国外贵族们玩的东西、学习各种进攻与守卫的手段或谋略”。你觉得这类学习有无必要,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试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于沙上(              )       ②不亦乎(            )

③竟是达戍所(            )    ④终不反(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得父骨以箧负归。

4.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

【乙】文的启示:

 

查看答案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