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荆溪集》自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①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

《荆溪集》自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

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节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序跋卷》)

【注】①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晚年号“后山居士”。②半山老人:指王安石,他自号“半山老人”。③唐人:特指晚唐诗人。④择之之精: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作为学习对象,又单单挑选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种体裁来学习模仿。⑤三朝:指阴历正月初一。⑥时节赐告:指节日放假。⑦窹:通“悟”,领悟。⑧浏浏:顺利流畅的样子。⑨轧(yà)轧:思路堵塞,很难出口的样子。⑩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⑪讎(chóu):通“酬”。未讎:未及酬答。⑫作州:这里指做州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学江西 / 诸君子    B. 学之愈 / 力

C. 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    D. 试令 / 儿辈操笔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寡_______    (2)毕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说“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作者所说的“诗人之病”是什么?

5.南宋杨万里的“诚斋体”,自成一家,但得之亦辛苦。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对我们的学习特别是写作方面有什么启示。

 

1.C 2.少全,都 3.这天就写一些诗,忽然间若有所悟。这个时候,我不只不觉得作诗的困难,也不觉得做州官的艰难。 4.仅仅模仿,没有创新,难以写出自己的作品,更难以写出好作品。 5.示例:学习上要敢于质疑,要多体验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不仅仅是模仿,更要有创新,不无病呻吟。 【解析】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序跋卷》 作者:杨万里 年代:南宋 参考译文:我的诗,起初学习江西诸君子,以后又向后山居士陈师道学习五言律诗,再以后又向半山老人王安石学习七言绝句,最后才向晚唐诗人学习绝句。学得越卖力,作的诗越少。我曾经与林谦之在一起多次为之感叹,林谦之说:“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作为学习对象,又单单挑选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种体裁来学习模仿,要从中有所收获是很难的,想要创作的诗歌不少,可以吗?”我长叹道:“诗人大概缺点(不足)不同但根源却是一样的,难道只有我是这样吗?” 戊戌年正月初一,是朝廷规定的节假日,少有公事,这天就写一些诗,忽然间若有所悟,于是告别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等人的风格,这些都不学,之后却觉得很高兴。试着让儿辈拿起笔来记录,我随口念了几首,觉得文思顺畅不再有以前的艰难。从此之后,每天一过晌午,官吏散去,庭院空阔,我就携带一个遮脸的面具,步入后花园,登上古城墙,采摘杞子菊花,攀折花草树木,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全都来献给我,成为我作诗的材料,挥之不去,前面的还没写完,后面的已到了眼前。原先所有的疑虑完全消除,不再觉得作诗艰难了。大概诗人的毛病离开我已经有些日子了。这个时候,我不只不觉得作诗的困难,也不觉得做州官的艰难。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A项划分为:始学/江西诸君子,B项划分为:学之/愈力,D项划分为:试令儿辈/操笔。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其中“毕”意思是“全,都”。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是日”是这天的意思,“窹”是明白、领悟的意思,“惟”是只的意思。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准确把握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再分析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作者所说的“诗人之病”,指的是仅仅模仿,没有创新,难以写出自己的作品,更难以写出好作品。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①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②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通过北斗星的运行变化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目中的“元日”。

B. 颔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

C.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抒发了诗人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

D. 尾联与“稻花香里说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春暖花开之际农民对丰收的憧憬。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B. 全诗诗意顿挫,语调铿锵有力,而意味深长。

C. 诗人虽有哀伤,但更多的是闲话。

D. 尾句“共说此年丰”一语双关:既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也是企盼人生事业的丰收。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只冒失的蚂蚁,顺着茎杆爬到顶端又匆忙退下;一只试飞的蚂蚱,怎么看都像              ;专吃有害介壳虫的七星瓢虫,扇动起翅膀就像空气里漾起的漩涡;而蟋蟀,到了夜晚,它开始歌唱,如法布尔所说,它赞颂洒在它身上的月光,赞颂给它食物的青草和给它遮风蔽雨的退隐所,赞颂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A. 地面甩出的一枚飞镖    B. 选手抛出的一杆标枪

C. 玩童扔出的一个沙包    D. 空中舞动的一只飞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②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③由汉族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

④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⑤江西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

A. ④②③⑤①    B. ①③⑤④②    C. ④③②⑤①    D. ①②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

B. 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C. “十三五”期间,江西将创造1000千米高速公路,建设鹰潭、抚州、瑞金支线机场。

D.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涌动着走向繁荣,摆脱贫困,挣脱束缚的激情。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跑酷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B. 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真是妙手偶得

C. 校园图书馆内遍稽群籍,许多学生下课后都会来到这里查阅资料。

D. 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这是正常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