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一树桃花开
杨铁光
①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
②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我徜徉在其中,一树繁花,一步美景,赏心悦目,惬意满怀。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
③在南方,阳春三月的桃花早已经开了,而在北方由于春寒的缘故,每年四月桃花才竞相绽放。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最美的景致是在早晨,天空澄澈,四野明净,早晨踏着灿烂的阳光到单位上班,我都要穿过这片吐着馨香的桃树林,每次经过之时,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桃花,立刻就将你拥围起来。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一堆堆,一层层,满枝灿烂,溢彩流光,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我仔细端详每一朵桃花,仿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着,仿佛每一朵花都安安静静独守自己的美丽,仿佛每一朵花都是一首五彩缤纷的抒情诗,仿佛每一朵花都是诗意绵绵的写意画,仿佛每一朵花都是我最心仪的那一朵,感觉春色娇媚,岁月静好。
④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望着那白如雪,粉如霞的花海,令我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唯此花”之感。那一刻,清风柔柔,花香缕缕,我的心里像撑开了一张空阔斑斓的帆,鼓满了芳香。绿草迷眼,花团锦簇,晴天阔日,美妙至极。还有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娇小可爱的鸟儿,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嘴,对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唱着清亮悦耳的歌,快乐得不行。还有那飞来飞去嘤嘤吟唱的蜜蜂,三三两两在桃花上忙碌着,盘旋着,欢恋着,似乎在交流晨光的收获和快感,又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又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此情此景,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心底里奔涌,一切的杂念,荡然无存,一切的美好,纷至沓来,我心里尽是桃花的纯净,桃花的美丽,桃花的悠然,桃花的神韵。这样的早晨,让我诗情画意,恬静畅然;这样的一天,让我无限清爽,无限生机。我想,在这样一个狂热喧嚣的世界里,含情脉脉,姿态娴雅,通身散发着一种静美的桃花,莫不就是抚慰人类灵魂的花?
⑤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我真的不愿走过这条小路,我真的想停下来坐一会儿,甚至想变作一只鸟儿,将家安放在树枝上,天天生活在桃林里,天天被融融的春色春韵拥抱着,天天看着那桃花朵朵开的满目春光,那该多好啊!这也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吗?
⑥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春色正浓,花开正好。一朵花,一朵情;一树花,一树情;一片花,一片情,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向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
⑦正沉思着,忽然间,身后传来了说笑声,不一会儿两个青春女孩闪现出来,一看这身“石油红”,我就知道她们是附近采油小站的员工。她们脚步轻盈,说笑声在花间荡漾,面若桃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色,额头的长发不时地被春风吹起,周身充满着春的气息,我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们也礼貌地回敬着,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桃花深处。望着她们的背影,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爱美的人。
⑧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
1.第②~④段都写了桃花的景色及“我”的感受。请分别概括景色特点及感受。
(1)第②段中的桃花景色及“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桃花景色及“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桃花景色及“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标题是《一树一树桃花开》,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来写鸟儿和蜜蜂?
3.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说说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
4.结合文章最后三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
(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7)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荆溪集》自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①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②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③。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④,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
戊戌三朝⑤,时节赐告⑥,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⑦,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⑧焉无复前日之轧轧⑨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⑩,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⑪,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⑫之难也。
(节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序跋卷》)
【注】①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晚年号“后山居士”。②半山老人:指王安石,他自号“半山老人”。③唐人:特指晚唐诗人。④择之之精: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作为学习对象,又单单挑选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种体裁来学习模仿。⑤三朝:指阴历正月初一。⑥时节赐告:指节日放假。⑦窹:通“悟”,领悟。⑧浏浏:顺利流畅的样子。⑨轧(yà)轧:思路堵塞,很难出口的样子。⑩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⑪讎(chóu):通“酬”。未讎:未及酬答。⑫作州:这里指做州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学江西 / 诸君子 B. 学之愈 / 力
C. 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 D. 试令 / 儿辈操笔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寡(_______) (2)毕(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说“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作者所说的“诗人之病”是什么?
5.南宋杨万里的“诚斋体”,自成一家,但得之亦辛苦。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对我们的学习特别是写作方面有什么启示。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①,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②,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①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②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通过北斗星的运行变化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目中的“元日”。
B. 颔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
C.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抒发了诗人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
D. 尾联与“稻花香里说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春暖花开之际农民对丰收的憧憬。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B. 全诗诗意顿挫,语调铿锵有力,而意味深长。
C. 诗人虽有哀伤,但更多的是闲话。
D. 尾句“共说此年丰”一语双关:既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也是企盼人生事业的丰收。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只冒失的蚂蚁,顺着茎杆爬到顶端又匆忙退下;一只试飞的蚂蚱,怎么看都像 ;专吃有害介壳虫的七星瓢虫,扇动起翅膀就像空气里漾起的漩涡;而蟋蟀,到了夜晚,它开始歌唱,如法布尔所说,它赞颂洒在它身上的月光,赞颂给它食物的青草和给它遮风蔽雨的退隐所,赞颂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A. 地面甩出的一枚飞镖 B. 选手抛出的一杆标枪
C. 玩童扔出的一个沙包 D. 空中舞动的一只飞盘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②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③由汉族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
④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⑤江西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
A. ④②③⑤① B. ①③⑤④② C. ④③②⑤① D. ①②④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