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用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朽,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注】1、举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 2、机朽:灵巧的装置 3、合契:符合、相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用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_______)
(3)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________________)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衡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也是检验战略成果的重要时间节点。青岛港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完善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从国际友好港缔结、海铁联运、海外项目投资合作等方向做出布局,并呈现出_____________。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给上面文字定一个小标题。(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例句: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
仿句:__对__,__对__,____对____。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诗人心怀天下的诗句,你知道有哪些?写出三句。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本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说的“欢饮达旦”。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圆月满腹怨恨之意。
2.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 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3.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 但使龙城飞将在,在叫胡马度阴山
B.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第一段段意概括正确的是( )
A. 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
B.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命名。
C. 醉翁以欣赏山水为乐。
D. 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
2.对第三自然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 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山林之乐”和“人之乐”是映衬后面“太守之乐其乐”。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的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 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 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 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