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魅力 魅力,即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喜欢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亲近,就...

魅力

魅力,即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喜欢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亲近,就想与之交往。

人的魅力有三个层次。

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人长得美,妆扮得体,别人就爱多看一眼,在街上行走,有人想靠得近一点,或者“回头率”高。漂亮不完全等于美,美的内涵要丰富一些。有的人漂亮,还浓妆艳服,并不一定美,总觉得差点什么。差什么呢?风度。风度是妆扮不出来的。

二是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有些人长得不算漂亮,也不一定有权有势,也不一定著书立说,但别人爱接近他,向他讨见识,请求他的帮助。他不一定显山露水,也不一定谄媚,也不笼络,但就是有凝聚力。找找原因,就是他的人格,他的道德修养的魅力。人的第一要义,是真诚。这是一切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玩弄权术的人所不理解的,也是无法企及的。

三是思想的魅力。有的人为享受而活着,也有的人为思想而活着。当然他活着也得吃饭穿衣。一切实践,一切活动,都是他思维的材料。他在不停地思考,思想有时如电石火花,稍纵即逝,他努力捕捉,惟恐它溜走了。一种思想,如一把利剑,能斩乱麻,能开混沌,甚至能照亮黑夜。能成体系者,就是家了。思想家也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思想家仍是思想家,他的思想贮存在他的著作、他的言论里,仍是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思想的魅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魅力。它高于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更高于容貌、仪表的魅力,它      有吸引力、凝聚力,     有影响力。平常说,某某有头脑,大抵是说他有思想。做个有思想的人吧!大而言之,时代呼唤思想家!

1.人的魅力有哪三个层次?

2.第④段中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文章④⑤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4.请你为本文第④或第⑤段的分论点举出一个典型人物的事例作为论据。

5.在文章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判断复句类型。

6.文章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语言平实质朴却给人以深邃启迪,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阐述道理?

7.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一种思想,如一把利剑,能斩乱麻,能开混沌,甚至能照亮黑夜。

 

1.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二是人格、道 德修养的魅力;三是思想的魅力。 2.做人的第一要义,是 真诚。 3.不能调换。因为二者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进行阐述。思想的魅力高于人格、道德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 4.所举事例应具有典型性,能为论点服务。 5.不仅,而且。 6.对比 7.一个微笑,如一缕春风,能吹走冷漠,能带来温馨,甚至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二段的提示,结合三——五段首句“一是”“二是”“三是”来提炼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能在文中使用“指示代词”,说明前文已有具体地说明,要仔细阅读前文语句,选择作答。联系上文分析,“这是一切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玩弄权术的人所不理解的,也是无法企及的。”中“这”指的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真诚。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段落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每一段论述的内容,分析之间的关系作答。④⑤两段二者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进行阐述。思想的魅力高于人格、道德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所以二者不能调换。 4.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 点睛: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补充论据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②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③当要你添加论据时,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强,字里行间都要有论点的影子为论点服务。 5.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和运用。关联词,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词语。要想正确运用关联词,必须理解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此句中前后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使用“不仅……而且……”。 6.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 7.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句修辞要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题。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⑾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女人”的种子被偷→                                                         

2.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3.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4.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

5.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6.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  燕策二》)

〔注: 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2.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马之千里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    D. 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但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2)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

C. 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 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一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