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窗 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窗 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2)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3.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

4.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1.“亮”的意思是醒目、耀眼,突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现了作者看到陕北窗花的惊喜及赞美之情。后文紧紧围绕窗花展开,赞美勤劳智慧的陕北人民。可以说这一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下文揭示窗花的内涵作铺垫,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相照应。 2.(1)窗花就是陕北人生活的艺术化,与陕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陕北人就有剪纸艺术。 (2)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 3.①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②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③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④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能把握大概意思和要点就行。) 4.①敲门前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②对剪子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③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剪纸艺术的赞美。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既考查重点词句的理解,也考查首段的作用。回答意思是要结合作者的情感。作用要结合语句首段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2.试题分析: 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第一句是意蕴句,突出了窗花就是陕北人生活的艺术化。第二句是情感句,注意“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 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陕北人的精神食粮;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的角度进行概括。能把握大概意思和要点就行。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结尾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首先应该明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再结合结尾语段作者“敲门前的想象”“对剪子声音的描写”“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进行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善:

当行出色:

2.“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

3.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4.选取角度对画线语句进行赏析。

5.文章末尾引用老太婆的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有何好处?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2)不己悲 以

(2)后天下之而乐  乐:   (4)吾谁与 归:

2.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长烟一空        异二者之为

B. 求古仁人之心     趋百里外

C. 先天下之忧忧。      朝往,暮而归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云而岩穴暝

3.翻译下面句子

(1)进亦忧,退亦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你应该有怎样的胸襟与抱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他舍己为人心忧天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我们面对挫折时,我们要积极向上,要对理想执着追求,我们可以借用李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句来勉励自己。

 

查看答案

综合性题。

今年“不忘初心跟党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工作得如火如荼,城乡男女老少引吭高歌,学校也组织有关活动,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给重庆市聚奎中学门户网站报道的下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标题:

为纪念建团95周年、五四运动98周年,大力弘扬五四精神,5月17日下午,烈日之下,在重庆市聚奎中学200米操场,全校师生来到主席台前,由全校高一、高二、初一、初二近3000人师生唱响了“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合唱比赛。为了迎接这次合唱比赛,全校师生连续几周利用课余时间苦练,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展现了该校学生的活力与朝气,同时体现了学校师生责任担当。

(2)你所在班级也准备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合唱比赛,同学们积极行动,推荐参赛歌曲,你选择一首歌曲作为班级的合唱曲目,并为表演写好串词。

你选择的班级合唱歌曲是:

串词:

(3)大合唱后,不少同学感慨很多歌曲的歌词写得非常好,是学习语文的好材料。下面是《祖国颂》的一段歌词,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式,也补写两句。

你是无边原野醉人的花香,你是月亮树下动人的歌唱,,,你是美丽的家园祥和的目光,你是满目斜阳平安的广场。我祝福你的麦穗永远金黄,我歌唱你的门窗永远吉祥。,。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吴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生动的展现了罗布泊消逝之后留下的是一种苍凉和悲壮景象,以及体现对生命的执着、坚强。

C.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悠闲、飘逸的姿态。

D.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