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______节日。它原本叫“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和“宵”字形相近的是“宵”。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丨  _

B. 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_

C. 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_

D. 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丨  _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 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 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 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

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传统 ②中华民族 ③重要的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4.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灯月千家晓     下联:______

A. 山野万里香    B. 秋高半月明    C. 笙歌万户春    D. 一街太平歌

5.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向是

A. 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 孔夫子的背包——书呆子

D. 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6.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画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1.A 2.B 3.D 4.C 5.C 6.B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书写规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汉字的笔顺要求平时规范书写,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则。A项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没有错别字。 3本题考查句子中词语的顺序。可以先通读语段,了解全文的主要意思,并结合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注意修饰性的词语,保持语句的通顺,语意表达的准确性。应该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D项正确。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C项正确。 5本题考查了对歇后语的了解与掌握。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做此类题,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前半截,领会并猜想出它的本意。C项正确“袋”和“呆”谐音。 6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汉语字体的演变及特点,楷书: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字形大小、字距行距、墨色浅重,变化不大,较为庄重;隶书: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行书: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草书:行笔加快,附钩增多.欣赏此书法作品,写的比较飘逸,流动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错误的一项(     )

A. 萧鼓    荒草萋萋     决(cí)      然涕下(chuàng)

B. 猥琐    祸不单行     溅(bèng)    忍俊不(jīn)

C. 狂斓    巅沛流离     修(ròng)    悲天人(wén)

D. 譬如    以身作则     对(xiào)    深痛绝(wù)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欧阳修《卖油翁》)

(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5)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6)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7)你的朋友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请你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激励他走出困境:        

 

查看答案

(1)“网”是我们常见的事物,自然界捕捉飞虫的蜘蛛网,人类编制的渔网、捕鸟的网。现在的网多了;水网、电网、公路网、通讯网、互联网、法网……请你以“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苦难犹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面整洁,书写优美。(2)文中不能出现学校和真实姓名等文字。(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窗 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2)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3.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

4.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善:

当行出色:

2.“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

3.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4.选取角度对画线语句进行赏析。

5.文章末尾引用老太婆的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有何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