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文/游宇明,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2.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

4.你如何看待文中所提到的“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5.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1.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2.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而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3.“必要”起限定作用,强调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惧是必要的,但这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怯懦。 4.略 5.应该放在第4段。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放在第4段后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答题方法: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而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类型的题目,从议论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必要”起限定作用,强调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惧是必要的,但这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怯懦。 点睛:语言的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显著特点。让学生能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初三议论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所谓严密,是指事物之间结合得紧密而没有空隙,周到而没有疏漏。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实际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一是应该“怕”道德,不能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去做好人、善人,做君子,人人都懂得有所敬畏,国家才会和顺繁荣。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的能力。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论据和论点是否相符。应该放在第4段。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放在第4段后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半岛小夜曲

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② 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 ,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 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1.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

2.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文章开篇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5.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

6.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出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 枕

宋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 名: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劳:_____________

(3)妻子不觌  妻子:______________

(4)未尝不与书俱 未尝: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而 乱 书 围 之 如 积 槁 枝 或 至 不 得 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有哪些共同点。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学诗人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3)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4)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

(7)陆游的《游山西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充满哲理的诗句告诫我们:生机就在不远的前方。

(8)中国人讲究安居乐业,而“安居”更是古往今来人们的美好愿望,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种美好愿望的体现。

(9)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风雨和坎坷,但我们应该勇往直前。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我们最好的激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 ②“千里走单骑”、 ③“误入白虎堂”、④“ 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