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B.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 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 教育部进一步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本句则是形容罪犯,用词上褒贬不当,成语使用不正确;B项中“栩栩如生”指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而本句则指的一档节目,语境不符。成语使用不正确;D项中“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与此处语境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和霭       谈笑风声      不屑置辩       毛骨悚然

B. 目炫       蜂拥而至      水泻不通        若无其事

C. 宛转       戒骄戒燥      滔滔不决       战战兢兢

D. 谩骂       前仆后继      漫不经心       浮想联翩

 

查看答案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xiān)    郁(yī)        根深固(tì)    悟(xǐng)

B. (xún)      狡(xié)       惴惴不安(zhuì)   秀(qí)

C. 谬(bèi)      伤(zhuó)      坦荡如(dǐ)     无(yín)

D. (hè)       酝(niàng)     引高歌(kàng)   熟(rěn)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1)题目,还我一片天

(2)题目:我想留住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2),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评卷时刻酌情奖励1—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文/游宇明,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2.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

4.你如何看待文中所提到的“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5.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半岛小夜曲

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② 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 ,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 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1.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

2.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文章开篇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5.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

6.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出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