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B. 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C. 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

D.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B项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他脸上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非凡的器宇。器宇:气概,风度。

B.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诘责:责问。

C. 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正襟危坐:形容拘束、紧张的样子。

D.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    】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   ①  (门框/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  ②  (丢/放)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    】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  ③  (攒齐/凑足)十二样。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文中两处【    】内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系(jì)  粘  熏  苋(jiàn)    B. 系(xì)  沾  醺  苋(xiàn)

C. 系(jì)  沾  熏  苋(xiàn)    D. 系(xì)  粘  醺  苋(jià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门楣  ②丢  ③凑足    B. ①门框  ②丢  ③攒齐

C. ①门楣  ②放  ③攒齐    D. ①门框  ②放  ③凑足

3.下列诗句中与端午节无关的一项是(  )

A.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B.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C.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D.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查看答案

你是挫折,为我的世界荡开圈圈涟漪;你是拼搏,为我的世界激起朵朵浪花;你是追梦,为我的世界犁出段段航程。你是呵护的春风,是关爱的雨露,是友善的阳光;你是思辨的春雨,是求索的夏风,是奉献的秋实,是感恩的冬雪……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让我的世界显得如此亮丽。请以“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四)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来源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安静。B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4.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的写法是什么?

6.仿句: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每一个人都会成功。

 

查看答案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文章开头从最近“两条消息”写起有哪些作用?

2.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

(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节说一些政府将“微博”当成“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

4.第⑥节和第⑦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