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体积和质量...

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

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前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

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  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

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6年第5期,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星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说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

3.文章第①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很可能”能去掉吗,为什么?

 

1.①体积和质量大;②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由液态氢构成,无坚硬的外壳;④主要通过对流形式释放能量。 2.①木星与太阳的构成方式十分相似;木星释放能量的方式与太阳一样;木星的能量越来越大,热度越来越高。 3.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木星的体积和质量是行星中的“巨无霸”这个特点。 4.“很可能”说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木星取代太阳的概率很大,但并不是绝对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住。 【解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同“无”)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才美不外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不可得_______________

(3)策之不以其_______________

(4)诏书贤良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之不能尽其材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之不以其道         执而临之

C真无马邪?         真不知马也。

D不千里称也         文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说说语段(一)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_______;语段(二)用______的论证方法,强____

 

查看答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_______,“小谢”指________

2.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 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 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 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假如你下周要参加市里举办的“成语大赛”,想请语文老师在这周末给你指导,但这会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你该怎样当面对老师表达自己的请求呢?要求表达明确,语言得体, 不超过40字(标点不占字数)。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打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打开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闻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3)翅湿沾微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葛天民《迎燕》)

(4)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

(6)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8)东关街上的街南书屋院落精致、绿树婆娑,环境十分清幽,颇有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的那番景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