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永之氓善游   咸: _________     (2).中,船破,皆游   济:_________

(3).有顷,益    怠:__________      (4).又摇其首。溺死   遂: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愚之甚,蔽之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水 暴 甚 有 五 六 氓 乘 小 船 绝 湘 水

4.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咸:都。②济:渡,渡河。③怠:疲惫。④遂:于是,就。 2.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3.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4.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今异义的情况,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济”:渡,渡河。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多以联系内部语境为主:指句子本身语言环境。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氓”“汝”“甚”“蔽”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愚之甚,蔽之甚”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4.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写法及表达情感方面一致的一项是 (    )

A.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诗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得生动传神,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

从来佳茗似佳人      日高人渴漫思茶        欲把西湖比西子       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精炼、优雅、丰盈。        谁又能说这些纸上伤感或愉悦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呢?

①的确,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总能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一处山水,一段笛声……便能牵动无尽的感叹;一朵飞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绪。

②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明媚春景,就可能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

③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每一种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

④如果你的记忆里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同学的毕业赠言,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要求语意连贯,衔接恰当。

即将告别初中,也即将告别我们懵懂的青春。虽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但我们都要坚持梦想。因为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越久越发弥足珍贵。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味——

解说:两个“品”字意思相同,都是“辨别好坏”的意思。

B. 思迁——想天开

解说:两个“异”字意思不同,“见异思迁”的“异”是“别的、另外的”的意思;“异想天开”的“异”是“奇异、奇特”的意思。

C. 生情——春和

解说:两个“景”字意思相同,都是“景物”的意思。

D. 长——

解说:两个“修”字意思不同,“修长”的“修”是“修饰”的意思;“修葺”的“修”是“兴建”的意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