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记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对文中加点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吱”字绘声绘色地描摹了筷子头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喷出来的情态。
B. “吱”字活灵活现的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那种动感、快感,富有神韵,真可具一字千金之效。
C. “吱”这个拟声词,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吃咸鸭蛋时的感受,表现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
D. “吱”字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了大家手笔。
2.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字,一个“善”字,集中有力地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乡鸭蛋和家乡人的赞美之情。
B. “一……就……”既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又表达出了作者对高邮鸭蛋的赞美之情。
C. “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吃别处鸭蛋时的口感,在客观的对比中突出了家乡鸭蛋口感好的特点,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D.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中的“特别”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家乡咸鸭蛋的出名,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蓄势铺垫,娓娓道来。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家乡端午的风俗”,这为下文主体“端午的鸭蛋”之风俗的独特而蓄势,同时也为此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B. 以小见大,美不胜收。作者在小小的鸭蛋中咂摸出生活的滋味,在小小的鸭蛋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思念家乡、思念故人之情溢于言表。
C. 大词小用,真情浓郁。“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中“肃然起敬”大词小用,夸张之中显露了作者的幽默,有力地突出了高邮鸭蛋的闻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赞扬之情。
D. 语言平淡,真情无限。汪曾祺用这种平淡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传达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无比热爱之情,为我们营造了一方心灵的“理想国”。
4.下列语言风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口语浓重,幽默风趣。 B. 古语渗透,典雅之美。
C. 平淡质朴,激情澎湃。 D. 语言“造型”,富有神韵。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书。《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装点了世界。冰心这首诗中的小草可以象征弱小者的形象,平凡劳苦大众的形象。作者用它歌颂了这些弱小的平凡的劳苦大众创造了世界。
C. 《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父、自私残暴的外祖母、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 “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 会挽雕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D.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永久的怀恋。(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 淡黑的起伏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C.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巧妙绝伦。
C. 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
D.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规矩,规范)。(《<论语>十二章》)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道理,规律)。(纪昀《河中石兽》)
B. ①知而不争(谏诤,规劝),不可谓忠。(《公输》)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鱼我所欲也》)
C. ①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②杂然相许(赞同)。(《愚公移山》)
D. ①怀怒未发,休(不祥)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周敦颐《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