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将祎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于定蜀,祎遂留益州。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①。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②,而祎晏然自若③。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④,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⑤,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⑥,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为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选自《三国志费祎传》,有改动)

【注释】①共会其葬所:一起到许靖之子的葬地去。②泰:泰然,平和。③晏然自若:泰然自若。④在祎右:比费袆年长且职位尊贵。⑤假祎节:后主授予费袆调兵的符节。⑥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战事正急,军书往来传递,人马披甲戴盔,战车整备完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仁祎游学入蜀

(2)许靖丧子

(3)至葬所

(4)魏军于兴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

(2)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3)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

3.费祎深受诸葛亮器重,定有很多突出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

 

1.带领 ②当时 ③等到……的时候 ④驻扎 停驻 2.(1)诸葛亮和许多达官贵人都已到齐,车辆都 很崭新华美 (2)但诸葛亮却特意让费祎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没有谁不对费祎另眼相看。 (3)费祎却与来敏专心致志地下棋,毫无急躁厌倦的样子。 3.不在乎个人荣辱得失;遇事沉着冷静,有大将之风。(内容略。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如“次”:驻扎、停驻。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多以联系内部语境为主:指句子本身语言环境。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悉”“由是”“易观”“留意”“色”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归纳两点费祎的突出之处。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答案:不在乎个人荣辱得失;遇事沉着冷静,有大将之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有一天,戴着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他们互相怂恿道:“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他们脱下面具,在海里游泳。过了一会儿,丑回到了岸上,戴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他的路。接着美也上来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结束语。

(2)根据上面文字的启示写出一段话。

启示:

 

查看答案

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1)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

(2)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              。

 

查看答案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友人之间情深意长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写出三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即从属国到居延,此外还点明了边塞的闭塞,路途的遥远。

B. 颔联写眼前的景象,作者以“蓬”和“雁”自比,从景物的特征看,诗人是秋天出塞的。

C. 颈联中的“圆”和“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彰显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D. 尾联中“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燕然”所指代的内容和意义完全不相同。

2.对诗歌内容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物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之中巧妙地传达出了诗人此次被朝廷所派出使时的幽微豁达的胸怀。

C. 颔联“出”“入”两个动词描绘的是动态景物,颈联中“直”“圆”描绘的则是静态的景物,这样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D.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遥远。

3.下列诗句与本诗所反映出的诗人心境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B.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C.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夫/大国,难测也。

B.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下列有关人物及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衬托出了曹刿的爱国思想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B.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形象地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性格点。

C. 文中两次反复使用简短的回答“未可”“可矣”,有力地表现出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才能。

D. 文章作者态度褒贬分明,对曹刿的深谋远虑赞赏有加,对鲁庄公的昏庸无能批判鲜明。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主要以对话为主,曹刿的“战则请从”起过渡作用,既总结了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B. “一鼓作气”在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C.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突出了两军的作战状态。

D. 从表达方式上看,文章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丰富了内容的表达,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4.对本文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巧用对话,语言精练    B.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C. 巧用夸张,骈散结合    D.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