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苏州茶文化发端于西汉,发展于...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苏州茶文化发端于西汉,发展于东晋南朝,极盛于唐宋,明清独领风骚。清代诗人沈朝初的《忆江南》中称道:“苏州好,茶社最清幽,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炙鸡油,花草满街头。”

材料二  苏州城里茶馆,旧时泡茶用的水,取自胥门外的青江水,苏州文人喝茶最喜用“天落水”,特别是每年五月黄梅季节,收蓄雨水,以其甘滑胜过山泉,嗜茶者视为珍品,称之梅水。

材料三  苏州乡镇民间,如有族中纠纷,邻里矛盾,便相邀至茶社吃茶,请众茶客评理,理输者付茶钱,俗称吃讲茶。每至立夏,城乡都有吃七家茶的习俗,俗信可防小儿疰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有消炎杀菌作等作用,还有助于缓和压力所致的腹泻,促进循环,喝茶有百利而无一害。

(1)请简单概括以上材料分别从哪三个角度介绍了苏州“茶文化”。

(2)请你担任苏州“茶文化”宣传大使,为推介苏州品茶文化,写一段宣传词。要求:结合材料,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1)历史,用料(用水、制作),功能 【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材料仔细阅读,分析几则材料介绍的共同话题,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所涉及的方面即可。根据这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介绍苏州茶文化的开端与发展,材料二介绍苏州茶馆的用水。材料三介绍在苏州喝茶的作用。(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词,宣传词类似于导游词,只不过本题要求是介绍苏州的茶文化,作答时,根据三则材料中的内容,从中选择素材,然后组织语言即可。语意清晰明了,语序合理通顺即可。要注意题目中字数和写作手法方面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水浒传》。

(1)关于《水浒传》内容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鲁达打死郑屠后,先后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火烧瓦罐寺。

B.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高俅父子陷害,刺配沧州道,途中遭到押送公人董超、薛霸的陷害,幸得鲁智深相救。

C.杨志受北京大名府蔡京派遣押送生辰纲,途中吴用、晃盖等好汉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等人,抢走了生辰纲。

D.黑旋风李逵去沂州县接老母,路上遇到了冒充自己剪径的朱贵。在沂岭,他为老母找水喝,老母却被老虎所害,一怒之下杀了四虎。

(2)“义”字在水浒英雄身上得到充分地体现,下面“义举”与哪些英雄有关?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①宋江   A.殷天锡抢占柴进叔叔的宅子,他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

②武松   B.黄泥冈事发,官府差何涛捉拿晃盖等人,他抽身飞马来石碣村报信。

③李逵   C.元宵节,宋江看灯时被清风寨知寨刘高抓走,他带领军汉救出宋江。

④花荣   D.他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醉打了蒋门神。

水浒英雄

示例①

义举

B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              (《渔家傲》:范仲淹)

(2) 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              (____《无题》)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范仲淹《_____》)

(5)斯是陋室,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6) 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早春三月,微雨,空气中飘溢着桅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这小巷衬得玲珑踢透,意味深长。小桥流水的苏州,婉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雅至地静静盛开。

错别字

 

 

 

 

改正

 

 

 

 

 

查看答案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1)(gōu)__火      (2)áo__游    (3)(jiǎo)__健      (4)如火如(tú)__

 

查看答案

请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话题,真实记录该“好老师”的形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